![]() |
“千碉之国” 丹巴
丹巴简介
甘孜州的丹巴历史悠久,早在商朝前期就有土著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据《史书》记载,大渡河上游一带,汉代属西羌领地,随为嘉良夷地,唐王朝兴盛时期,西羌为吐蕃侵据,丹巴县境属吐蕃辖地,元朝强盛时期,征服吐蕃,清朝乾隆置章谷屯,民国二年(1913年)始设县治民国十五年(1926年)正式改为丹巴县。其间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古迹,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形成了特色鲜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古镇风貌
丹巴嘉绒藏族与其它任何地方的藏民有显著的不同,第一,他们不像其它藏族一样生活在高海拨地区,丹巴的海拨仅为2000米左右;第二,丹巴藏族不像其它藏族一样靠游牧为主,而是更像汉族靠农耕为主,所以他们的藏寨才修得如此漂亮;第三,丹巴出美女,这是全国所公认,丹巴的美女往往小学毕业就被外地各单位所预订了。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丹巴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建筑。
八十年代初期发现的中路乡古人类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位于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村小金河左岸二级台地上,高出河面约500米,海拔2400米,距县城约2公里。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6米,堆积中心在刹拉科寺附近。
丹巴县境内新石时代石棺葬分布广,主要分布于丹巴县大、小金川河两岸。半扇门乡腊月山、梭坡、巴底、巴旺、聂呷、太平桥、蒲各项及中路乡等地都有发现,但以中路乡最多,保存较好。
丹巴县境内有五条古经济贸易通道:丹靖、丹泰、丹金、丹懋、丹康。还有多处红军长征遗址和土司官寨。
丹巴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小金川(指大金河和小金河一带)战争的主战场。太平桥乡中梁子古战场遗址是其中保存最好的,至今仍然明显可辨当年的战斗场面,并且还保存了较多的作战武器。
灾后概况
甘孜州的主要景区和基础设施并未遭到严重破坏,康巴大地依然美丽如故。“大灾大爱,多难兴邦”,灾难带来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甘孜州的灾后旅游市场重建绝不仅仅是恢复克隆或,而是整体品质的提升,希望得到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甘孜州旅游局局长肖锋及相关景区负责人在会上承诺,从7月1日起,甘孜州相关景区的门票、索道、温泉、酒店价格都将作一定幅度下调,并推出系列针对灾区游客的免费项目。
责编: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