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坚持精品意识,大胆创新,力求突破。贯彻和树立精品意识,《回家》栏目率先提出了电视文化栏目的主题系列化的形态理念,并且实践了主旨内涵、形式手法上较为新鲜的表现方式,最终表现出创新型高品位电视文化节目对电视节目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回家》节目之所以受到百姓的喜爱,赢得了专家学者的赞誉,从根本上说,是节目通过艺术化地表现家文化内涵,实现了从电视审美到艺术审美,从文化审美到社会审美的多重功能。《回家》创办四年来,它以鲜明的主题凸显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节目内涵上不断升华;以“三贴近”的原则倡导先进文化,力求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在提升大众审美水平上有所建树;以优秀的作品弘扬先进文化,积极探索实践,在创作理念和制作手法上有所突破;以坚定的信念守望先进文化,牢记电视人的责任和使命,力求在电视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几年来,《回家》栏目连续三年夺得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先后获得15项国家级奖项,是目前国内获得国家级奖项最多的电视文艺栏目之一。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人民日报》等有关部门多次发文介绍《回家》栏目创办的成功经验,特别是2006年12月7日《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以整版篇幅进行了重点推介,专家们认为,《回家》节目的创作实践为电视节目如何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和怎样坚持传播先进文化起到了示范导向作用。
《成功》是吉林电视台2004年8月在卫星频道开播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节目每期以30分钟的时间对一位创业人物进行访谈,通过人物于波折、挫折中艰难玉成的创业故事,“传递一种力量,表达一种精神”,倡导平民创业新风尚。昭示人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激励千千万万普通百姓去创新,去创造,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节目播出以来,人们通过《成功》看到了曾经面对下岗极度绝望的吉林女工刘丽华如何聚集下岗工人三起三落办起自己的塑料厂,看到了白山黑水间的乡村妇女武莲珍如何从借钱做小买卖开始备受艰辛终于创立起拥有数百名工人的企业;看到了世界冠军邱钟惠、钢琴王子刘诗昆积极进取,从零开始重新创业的昂扬身姿。他们筚路蓝缕,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感动了各阶层的人们。长春观众致信节目组:“《成功》振奋人心,引导风尚。正在创业的人们需要,有志于创业的人需要这样的节目。”武汉观众来信说:“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你们的节目对未成年人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我希望购买节目的影碟,让孩子受教育。”吉林观众说:“我让公司的员工都看你们的节目,让他们了解创业的艰辛,激发工作的热情。”《成功》栏目在给社会传递一种文化观念,使创业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百姓心中,起到了导向作用。
“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这是《成功》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在为《成功》栏目举办的北京论坛上,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的专家和业界人士勉励开出一条新路的《成功》,不仅要“立足吉林”,更要有“中国眼光,世界坐标。”
这些年来,电视台纷纷开办人物访谈节目,但我们的时代不仅仅需要“艺术明星”,我们的荧屏还需要宣传“科技之星”、“创业之星”等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的精英者、劳动者和创造者。《成功》的实践告诉人们,我们的荧屏只有真正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传递精神和力量,才能使节目产生撼人心魄的感染力,受到观众的真心欢迎。
“吉林电视剧现象”已为人们所知,这是吉林电视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吉林电视台近年来拍摄了《刘老根》、《越走越好》、《三月雪》、《大山深处110》等多部优秀电视剧并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和“金鹰奖”;成立吉林影视制作集团公司之后,又先后在央视播出了《插树岭》等农村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受到中央领导和业界人士,特别是广大观众的好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媒体如何以“三贴近”原则为指导,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要把握正确导向,一方面,要大力宣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抵制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相融的东西,即弘扬高雅文化,抵制低俗之风。特别是对关系到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人心向背的事件,更要通过我们的宣传向群众传达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把握正确的导向,就是要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始终占据舆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落实“三贴近”,贴近实际,是新闻宣传的根本立足点;贴近生活,是新闻宣传的关键着眼点;贴近群众,则是新闻宣传的最终落脚点。电视台作为党的喉舌和主流媒体,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切实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吉林电视台)
责编:雍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