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07年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日益丰富的文化产品在不断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一些低俗化、庸俗化如凶杀、暴力、色情等信息不时充斥电视荧屏和报纸版面,屡屡突破我们社会传统的道德底线。人们一再呼吁强烈抵制低俗之风蔓延。
作为贵州省的主流媒体和重要的外宣平台,贵州电视台不跟风媚俗,在宣传工作和各类节目制播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敢于向低俗之风“亮剑”。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衡量节目质量的标准,不片面追求收视率,不为经济效益牺牲媒体公信力,自觉抵制低俗媚俗之风,取得了很好成效。
一、坚守媒体社会责任,唱响主旋律
抵制低俗之风最好的办法是抓主旋律。对于电视节目而言,首先要抓好选题、抓好节目的研发策划。贵州电视台除了精准地完成好“规定动作”外,在“自选动作”上也紧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传递人间真情。重大选题和大型报道是体现媒体意识、水平和能力的“标杆”,去年以来我们连续策划了《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山海相连携手十年》、《多彩贵州这一年》、《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等一系列大型报道和特别节目,这些“大动作”体现了贵州电视台的策划能力和制作水准,更反映了贵州电视台对节目价值取向和节目品位的认识和判别标准。《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是贵州电视台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开展的一次大型报道。从2005年12月到2006年4月,贵州电视台共派出20多位采编人员,沿着红军当年行进的路线行程上万公里,进行深入采访,报道了长征故地的巨大变化、继承传统艰苦拼搏的感人故事、积极进取的文明风尚,让长征精神唱响在了电视屏幕。如果说亮时代精神之剑、抵制低俗之风是我们的职责的话,那么体现人间真情互助之美则是我台近些年节目生产的方向。《山海相连携手十年》是去年贵州电视台为纪念中央提出“东西对口帮扶”十周年,联合深圳、宁波、青岛、大连四家城市电视台共同开展的一次大型报道活动。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五个台的采编人员携手合作,充分发挥电视优势,从东到西横跨中国进行联动报道。报道充分展现了十年对口帮扶取得的巨大成绩、对口帮扶中的感人故事以及贵州与东部四城市结下的深厚情谊,反映了山海携手、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在活动中,贵州电视台卫视频道还在周末黄金时段撤下电视剧,连续播出了四期反映对口帮扶的大型特别节目。收到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近两年来,大时段的综艺娱乐节目日趋火爆,为了追求高收视,一些格调低俗、消极颓废的内容不时现身荧屏。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贵州电视台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把大型节目的主攻方向选在了关注公益爱心、关注弱势群体的主题上。今年贵州电视台新成立的特别节目部,第一档推出的大型节目就是《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从2月份开始,贵州卫视在每周日晚的黄金时段都会播出60分钟的农民工节目,讲述农民工的艰辛跋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让他们成为电视屏幕的主角和明星,展现他们为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唤起社会对他们关注和重视。从节目播出的情况看,观众反映积极、社会反响强烈,发来短信参与节目讨论的观众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对节目、对贵州电视台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除了“大块头”的特别节目,日常性的报道抓选题、抓策划也同样十分重要,在这样的报道中抓住亮点,进行深度的开掘,使之放大延伸,对引导舆论氛围、树立社会风气作用同样十分明显。3月初,我台卫视频道《贵视晚间》栏目根据一位观众拍摄的手机视频为线索,连续报道了贵阳市一位农民工孩子“小背篼”胡祥为家庭分忧,在假期背背篼挣学费和为妹妹攒治疗费的故事,节目播出后,央视和一些兄弟电视台也相继转发了报道,许多观众都为“小背篼”的自立自强、乐观积极所感动纷纷为他们兄妹捐款,我们接到的热线电话和短信有1000多个,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省区市,其中还有在大陆工作的香港同胞、台湾同胞,热心观众捐助的款项有7万多元。随后,我们又继续挖掘,派出记者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采访捐款观众,播发了连续报道《爱心捐助背后的故事》。最近,这个报道更是推向了高潮,我们的记者带着“小背篼”妹妹到北京检查治疗眼睛,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又引发了一次爱心迸发,就在2个多小时的飞行途中,乘客和机组人员为她捐款一万多元,当时的场景也非常感人。这样一个看似很小的题材,我们连续跟踪了一个月,其间始终抓住了“小背篼”兄妹的自立自强和社会的真情关爱这两个亮点,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也树立了自身的形象。
放低视角、贴近百姓是“三贴近”的要求,也是抵制低俗之风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的风生水起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但在这一类节目中,如何把握好导向,做到通俗而不低俗是考量媒体价值取向和报道水平的重要标尺。贵州电视台从2005年4月1日开播了一档90分钟的直播民生新闻栏目——《百姓关注》,两年来,这个栏目收视节节走高,到现在平均收视率达到18%左右,成为了贵州电视的一档名牌栏目,深受老百姓喜爱。从这个栏目一开播,我们就坚持追求健康积极的基调,不以低级趣味来迎合观众,不以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来吸引眼球,不以跟风炒作来获得影响,让抵制低俗之风成为一线采编人员的自觉要求。两年来,《百姓关注》采访播出了大量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报道,其中不乏弘扬社会正气、传递人间真情的佳作。《2006真情故事》、《温暖贵州》等系列报道充分展现了社会的真善美、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小贵学法》等专栏以案说法,但不渲染案情细节,寓教于乐,让老百姓感觉可信有用。两年的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靠民生视角、靠真情服务,摈弃猎奇低俗、跟风炒作,同样能获得“绿色”的高收视。此外,我台坚决抵制盲目单纯追求收视率而不顾社会影响的做法,拍摄制作了一批反映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节目。贵州电视台近年来推出了《发现贵州》、《多彩贵州》等栏目,并拍摄了不少高质量的民族民间文化纪录片。这些节目推介了贵州的资源、展示了贵州形象、增强了贵州人的自豪感,同样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不错的收视。《发现贵州》栏目我们坚持办了六年,采编人员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挖掘并呈现了贵州很多有形的、无形的“宝贝”,这样的节目同样让观众获得了愉悦。纪录片《一株树上一窝雀》、《黔金丝猴》正在进行前期拍摄;重新包装制作的《苗族舞蹈》、《侗族大歌》、《布依族歌舞》三部反映贵州民族文化的专题片,作为礼物送给到贵州视察工作的中央领导曾庆红一行;制作的《多彩贵州风》系列宣传片,已送往俄罗斯、土耳其、英国等欧洲国家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