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齐头并进 千里彝山焕发活力
“在大姚,如果教育搞不好,我这个县长也当不下去。”7月8日,在大姚县实验中学,县长张晓鸣对记者如是说。
从张晓鸣的感慨中,记者充分感受到了楚雄州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所独具的那种使命感和紧迫感。
事实上,无论是构建“滇中经济圈新的发展极”,还是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 ,如果没有一个与上述战略目标定位相匹配的文化教育体系作为灵魂,那么,“滇中经济圈新的发展极”无疑将失去生命活力。
连接昆明,辐射滇西,这是“滇中经济圈新的发展极”的战略定位对楚雄这座“滇中特色大城市”的基本要求,也是在调整云南城市结构的过程中,楚雄分担单核中心昆明过于密集的城市功能压力的应有之义。
目前,在楚雄市新区,楚雄州文化中心、楚雄州职业教育中心、楚雄州医院正拔地而起。围绕“省内一流、国内先进、面向全省、辐射滇西”的目标,楚雄州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就已经从功能定位等诸多方面,做好了为“滇中经济圈新的发展极”承担重任的准备。
7月9日早晨,在采访团驻地,记者与楚雄州州长杨红卫不期而遇。由于头天晚上刚刚签下了“中国西南国际葡萄酒城”这一文化旅游项目,这位热情外向的少数民族州长此刻仍然沉浸在欣喜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为了拿到这个投资9亿美元的项目,我们已经跟踪了外商整整3年时间,经历了30多轮的艰苦谈判。”
凭借着彝州广大干部共同拥有的这一份执著和热情,目前,楚雄州文化旅游产业风生水起:随着以中国禄丰世界恐龙谷、彝人古镇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大项目的成功开发,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中国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坛、咪依鲁风情谷、姚安光禄古镇、大姚石羊古镇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正快速推进,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从每天清晨起,一辆辆旅游大巴不断从昆明机场或火车站出发,通过安楚高速公路直奔世界恐龙谷以及彝人古镇——通过充分发挥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和先行效应,“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云南人民耳熟能详的民歌在彝州大地上每天都在演绎着现实版本,昆明单核中心之外重要节点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功能在楚雄已经部分得以实现,“滇中特色大城市”的经济和文化辐射力开始逐步放大。
宛如一位刚刚走出深山的彝家少女,千里彝山正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责编:薛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