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一下新媒体,新媒体是全球唯一的一家把3800小时公用信号全部放在网上直播的一个媒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有5亿多人次点击,平均点击率(奥运会期间)也是3个亿,这是最大化的结果。 以上是我对奥运会报道的情况,就介绍到这。
我们以最大规模的把赛场,把比赛,把奥运会方方面面的新闻告诉给了观众,接下来我们关心的是,透过赛场,我们还应该关注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说一下8月20号晚上,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夜晚,博尔特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字,第二天是他22岁的生日,他在22号晚上破了
我们现在总说奥林匹克精神究竟是什么,究竟怎么样来表述,很多人不知道,我研究过它,奥林匹克精神的确是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奥林匹克的格言,包括我们理解的重在参与,其实“重在参与”在奥林匹克宣言里面是找不到的,包括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包括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在现场都有表述,我们把它们通通可以概括为“奥林匹克文化”,虽然没有人能准确表述出来,但是8月20号那天晚上博尔特说的话,在奥林匹克现场都能找到。所以,奥林匹克对我们当代人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它这种文化的传播,它传播的广度,它深入人心的传播,确实是值得我们来思考。
我们要实现奥运会的传播最大化,我们传播的是什么?我们传播的是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欧洲。作为一个欧洲的文化,能在全世界传播到这样的一个程度,从传播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范例,这需要我们媒体人,需要我们媒体研究者,来好好地研究。
同样,我们也有中国的文化,我们知道奥林匹克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也有很多,我们中国孔子“和”的文化,他的“和”的文化在开幕式里面有重要的表现,他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否可以来应对我们现在的环境危机、气候的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儒家“担得起”,道家的“放得下”的文化,是不是也值得传播?但是怎么样传播呢?这是我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到了值得研究的地方。
我研究奥林匹克的运动方式,发现一个特点,古代奥运会的费用来源是个人捐助的,现代奥运会在80年代前的费用是政府支持,古代奥运会不用说了,它持续了一千多年,最后没有了。第二个方法(政府资助)到80年代完全走到尽头,如果没有转机,奥运会就会终止。当然现在的方式,它的经费来自于市场,所以30年前极近崩溃的奥林匹克运动,到今天有这样的活力和力度,我们去找原因,我对应了一下,古代的不用说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时候,正好是资本主义竞争到垄断过渡的时候,就是市场经济开始形成的,所以那个时候的奥林匹克传播是国际化的传播。但是84年开始,正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所以这个时候的传播已经比国际传播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变成了全球的传播,所以奥林匹克才有了今天的影响,我是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作为文化传播的现象和范例,我希望大家都能思考,都能研究这个问题。我的时间已经超了,问题就留给大家,我的问题会发表在《国际经济论坛》的杂志上,希望你们一起来研究。谢谢大家!
责编: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