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王豫:创新节目资源管理体制 促进传媒内容资源建设

 

CCTV.com  2008年12月26日 18:2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创新节目资源管理体制 促进传媒内容资源建设

上海音像资料馆  王豫

    当今传媒业,内容建设成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成为根本的战略出发点。日趋激烈的竞争业态,对于内容资源的需求和媒体资产的要求与日俱增,拥有雄厚、丰富、优质的节目资源,注重媒资的规模性建设、专业化管理、深层次开发,将成为传统广电传媒乃至未来数字传媒在竞争中突围制胜的有利武器。

    由于体制、机制、技术、经费、队伍等多方面的因素,各地广电传媒机构在节目资源的管理理念、运作模式和发展状况上不尽相同,但对于媒体资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意义已形成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能否将节目资源的整合与管理融入广电传媒的完整产业链中去全面考量和规划实施,关系到节目资源的管理是否停留在传统的库房管理、档案管理、后台管理层面,是否能够实现节目资源的盘活共享、开发利用和保值增值。为此,如何创新节目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夯实传媒内容产业发展的资产基石,成为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各地广电传媒机构特别是信息资料管理同行,以高度的事业责任感和发展使命感,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努力,取得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发展成果。按照大会的安排,我汇报一下上海音像资料馆近年来在集团内容资源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理念提升和实践推进,与各地同行共同探索媒体资产的发展之路。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总裁黎瑞刚多次强调指出,SMG要着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为了播出而制作,逐步转向为了市场而制作;二是从一个地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逐步转变为一个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发行商。
根据这一战略方向,上海音像资料馆(同时是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资料中心)也逐步实现着“从传统的节目资料中心、音像资料馆向对内的资源支撑服务系统和对外的数字化、新媒体放送端口”的定位转变;秉承“内容创造价值”、“内容创造效益”的资源建设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出了“四个中心”的建设目标:“内容资源管理中心”、“版权节目存储中心”、“数字媒体资产中心”、“节目资料研发中心”。
通过近年来的创新与实践,我们在节目资源管理、音像资料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形成了六大转型:“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从载体管理到内容管理”,“从成品管理到素材管理”,“从传统后台管理到全程媒资管理”,“从档案管理到版权管理”,“从单纯管理到研发利用”。我们着重在媒体资产的整体建设和系统管理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地采取了“进驻式管理”、“主题化采集”、“贴身式服务”、“前瞻性研发”、“社会化延展”五大举措。

    一、进驻式管理
    传统节目资料管理模式主要针对播出后成品节目带的入库管理,对大量的第一手素材缺乏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从资源的开发再利用到节目的市场化营销,第一手素材往往更具价值、更有需求。因此,节目资料管理从源头抓起,建立和实施积极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理顺各种资源关系、衔接产业链各环节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6年起,我馆作为集团内容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开创了进驻式的管理模式——在原有播出节目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将资料工作从“末端管理”主动前移,改变为从源头开始的“过程管理”,探索节目资料管理与节目创作生产有机结合、全面贯通,即以节目制作为中心,从制作前的素材收集、分类、筛选、编目,到制作中的第一时间、全方位资料服务,再到制作后的成片接收、磁带入库、借阅周转等等,体现为在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对SMG电视新闻、广播新闻2个中心和体育、纪实、时尚、财经4个频道的进驻式管理,全面接管节目资料与素材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之贯穿于采、编、播的全过程之中。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原有频道资料室往往不受重视,管理相对混乱滞后,经常发生收不回或找不到磁带等情况。我们派出资料员入驻频道一线接手资料室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建立制度、完善条例、规范管理。我们统一制定了《SMG节目资料管理使用办法》、《SMG素材采集与管理使用办法》等相关条例,同时针对各频道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各资料室《磁带借阅管理办法》、《库房内容管理安全规定》、《库房技术管理安全规定》等不同细则,对资料带的借阅、刻录和使用,空白带的领用,拍摄带的移交等进行统一管理,乃至对库房的温度湿度、防火照明等安全措施也纳入规范化控制。强化对资料与素材的统一归口,大大改变了记者借带不还、库房磁带不清的混乱局面,促进了内容资源的管理效能,为资料服务的良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们为各进驻频道提供的资料带借还量就达40000多盘,约8000多小时。

    2、分工采集、分类整理
在做好传统磁带管理的基础上,我们着手展开对素材的采集、整理、编目、整合,从源头上抓好内容资源的管理工作。以SMG电视新闻中心为例,其素材主要来自于本台记者摄像的拍摄和世界各地电视机构的传送,对此,我们依托集团新闻制播系统,按照本市、国内、国际三大领域分别进行素材收录。这三大领域下又细分经济、政治、文化等十几小类,收录的所素材归入相应类目进行整理。

    与内容分类的专业化要求相对应,我们对资料筛选员也按本市、国内、国际三大条线进行分工,相对固定其筛选方向,有利于其巩固提高对素材的分析鉴别能力,增强内容价值挖掘的敏锐度,在不断实践和积累中向专业研究方向发展。面对体育、财经、时尚等专业频道,我们进行更为详尽的分类采集和整理,打造特色的馆藏素材库,培养内行的专业资料员。例如今年1至10月,我们就整合了新闻、体育、娱乐等分类素材近7000小时,各有专长的资料员队伍进一步成熟。

    3、对口服务、专业管理

    针对不同专业频道,形成不同资料与素材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在统一编目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节目特点,分别制定新闻、社教、体育、时尚、财经资料的整理规范,使资料整合更加符合使用需求;建立栏目素材库、专题素材库、个人素材库,并派专人与各对口栏目和记者们定期沟通,打消他们的各种误解和顾虑,鼓励栏目组、专题节目组、记者和编导向资料室移交素材。素材移交后,资料员及时做好目录和画面描述并输入检索系统,编辑记者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检索浏览;通过密级权限的设定防止资料外泄。体验过专业管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后,编导记者们逐步变得自觉自愿向我们进驻资料室移交素材了。例如今年上半年,就从集团各频道、频率接收各类广播、电视节目1.23万多盘;接收电视节目素材1.16万盘、广播节目素材近38.7小时。

    4、满足需求、资源共享

    进驻式管理能够密切跟踪一线编辑记者的业务动向,一方面能使内容管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提高节目制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在集团层面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在进驻各频道后,跟随一线的工作节奏,根据频道采编和播出时间安排班次,做到资料工作不缺位。同时积极参加频道策划会,及时了解宣传报道的热点与重点,提前做好资料准备工作。例如,体育资料室在重大赛事开赛之前,预先准备好有望夺金的热门选手人物背景、历届赛事精彩镜头集锦等,为记者第一时间发稿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针对一些常规新闻报道,我们分别整理提供大量常用素材,并按季节进行轮换和更新,使得素材常用常新,提高节目的画面水准。而对一些通用性较强的素材,征得原创频道同意后,可提供跨频道借调和使用,促进节目制作成本的降低,实现资源的集团共享。

    在前期成功进驻2大中心、4个频道的探索与实践基础上,目前我们正在调研和论证SMG文艺板块所属频道的内容资源格局和进驻管理方案,总结经验、提升理念、优化举措,积极推进对集团节目资料进驻管理全覆盖的目标实现。

    二、主题化采集

    作为集团节目资料中心,我们归口管理着上海电视台1958年建台以来、上海人民广播1949年开播以来的所有广播电视节目资料;作为上海音像资料馆,我们持续积累了1984年建馆以来广泛采集的各类国内外音像资料。随着媒资事业的发展,资源的拥有、扩展和优化,成为内容建设与开发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在已有较为丰富馆藏的基础上,坚持“前瞻性、计划性、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各种资料的采集活动,形成了“主题化采集”的工作特色,为集团的重大宣传报道起到了重要的内容支撑作用,也为社会的多种文化活动发挥了专业的资源保障作用。

    1、围绕重大项目和主题宣传开展针对性采集

    为加大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力度,2007年底,上海世博局决定与SMG联合制作一部大型系列专题片《百年世博梦》(暂名)。该系列片为6集、共300分钟,涉及上百年来世界各国举办过的历届世博会,所需影像资料多达三分之二以上,我馆承担了全面的资料保障任务。为此,我们首先详细梳理原有馆藏,形成了一批世博核心资料,及时编制目录提供前方选用,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尝试直接通过网络从国外影像机构采集素材样带,针对资料缺口先后采集了43套相关资料,使库藏的世博资料增加了近4倍。另一方面,我们经过大量充分的搜寻、联络、沟通、比较等前期准备工作,于今年6—7月间派出专业团队,分三路前往欧洲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的有关专业影像机构,实地看片、挑选素材、洽谈版权,收获大大超出了预期 ,共采集到1300分钟资料样带,经系列片编导组观摩、讨论、精选,最终从数十家机构成功购得5小时的版权资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未在国内荧屏出现过的珍贵影像,令编导们惊喜不已、深表感谢。例如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的著名场馆水晶宫,从其建造到开馆的活动影像及其后来因火灾被毁的震撼场景,令该片的特聘总导演见到后大为赞叹,称这是国内电视台在世界范围内未曾找到的,于是特别要求总撰稿一定要改动文稿,把这两段珍贵影像用到专题片中去。又如1900年巴黎世博会建造艾菲尔铁塔以及建筑师本人影像等等年代久远、难以寻觅的珍贵资料。据知世博局和集团的领导、专家近日已进行了审看,给予此片高度评价,未来还有望在央视播出。大规模的海外资料采集,保证了世博重大项目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充实、丰富了我们的馆藏资源,也让我们的业务团队得到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早在年初,我们就将围绕这一重大宣传主题的资料准备作为全年采集重点之一,分阶段性地开展采集工作。我们专程前往北京等地的专业机构采集到一批反映上海建国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历史变迁的珍贵影像资料,为集团各重点节目、项目、栏目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资料服务。

    2、推进多渠道、多元化、多手段的资料采集

    近年来,我们的资料采集不仅在内容和数量上有所突破,在渠道和方式上也有新的探索和尝试,从原有的以购买各类音像出版物为主,转为面向全社会、海内外的多元化资料采集,取得了良好效果。

    采集渠道:初步建立了覆盖美加、欧洲、日本以及港澳台的海外资料采集网络,在上述国家和地区都有了资料采集的代理公司(代理人),同时与美国国家档案馆、法国INA、英国ITN、日本NHK和香港、台湾电影资料馆等机构建立了固定的资料采集合作关系。  
采集内容:既有馆藏特色的上海历史影像资料(比如历史文献片《郑观应》所用资料),也有配合集团历年重大宣传的影像资料(比如一系列改革开放30年专题节目所用资料)。主题化的资料采集与节目策划、资料服务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采集方式:为配合节目制作需要,我们既有资料版权的购买,也有音像出版物的购买,与国内外电视机构也在开展资料交换的尝试。同时,主题化采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购买、交换等途径,我们还尝试通过自行拍摄来丰富馆藏,例如为了加强上海资料的采集,我们启动了“上海人文历史景观抢救性拍摄”项目,先后进行了龙华塔、大世界改建、上海石库门、苏州河桥梁改建等项目的实地拍摄,采集所得的资料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现出历史档案的珍贵价值。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