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广电信息资料部门介绍:我们这十年——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图书音像资料馆十年之变化

 

CCTV.com  2008年10月09日 17:3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  

  

 

 一、馆情简介与十年大事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图书音像资料馆,前身为中共广播事业局资料室,成立于19496月。60年代初,行政划归中央台领导,业务仍面向整个广播事业局,这一体制延续至今,它既是中央台资料室,又是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资料室,服务对象为全总局及各下属单位。2004年随着事业的发展,原文艺中心胶带库并入资料室,并改为现名。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的同类单位中,其历史最为悠久。经过近五十年的积累和几代老资料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资料馆现在拥有藏书10万余册、剪报资料3余万册、光盘磁带177141盘、Lp唱盘4967张、盒式录音带14000盘、CD唱盘21651张。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资料馆由于主客观原因发展却不尽人意,走了不少弯路,但经过这十年不平凡的发展改革之路、资料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彻底摆脱沿用五十年的“剪刀加浆糊”的手工操作和管理方式,在同行业中取得了公认的成绩。

 

  回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图书音像资料馆十年的巨大变化,应该说是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之路。风风雨雨中,资料馆30多名职工一路携手走来,虽然在工作习惯、服务观念、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都一一克服。总局领导和台领导在资料馆这十年变革中更是给予了充分的帮助和支持,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得到台内编辑记者和领导以及同行业朋友的一致认可。仅2006一年,资料馆就接待了中央文献出版社、经济日报社、广电总局技术图书室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学会的领导和同行参观交流,受得了大家的赞誉。

 

  在资料馆变革之初,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要建成什么样的图书音像资料馆?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因为在我们之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资料馆发展模式,我们只能一路探索走过来。应该说,这十年不论是在资料馆的定义上,还是资料馆的功能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持续不断的,也一直将要进行下去。

 

  我们现在理解的图书音像资料馆应该是服务于媒体机构的非营利性信息机构,其首要目标是传播信息,为编辑记者以及全部媒体从业人员服务,应藏有海量的音像资料数据,管理和登记节目音像资料版权,特别是具有本单位特色的音像资料,并集计算机管理和存储技术、宽带网络技术于一体,进行有效的管理。

 

  现代化的图书音像资料馆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使信息资料存储数字化、资源集成化、管理标准化、提供网络化,实现全台信息资源共享,为广播宣传提供高层次、多品种、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它除了具有传统资料室的属性外,还具有收集整理台内各类信息,特别是收集整理广播节目资料的任务。

 

  从以下文字可以看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图书音像资料馆的巨大变化:

 

  1997年开展计算机系统管理资料的调研。

 

  1998年利用台里配备的几台计算机,建立“剪报资料借阅统计”。

 

  1999年全文检索系统、图书编目系统软件调研。

 

  2000年资料室搬家。资料室从南业务楼搬至广电总局老大楼,申请搬家经费160万。改善了工作环境。

 

  2001TRS全文数据库建立(试运行)。制订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料室自动化软件使用规范》。

 

  2002年资料馆网站建立。剪报资料数字化。“音频资料抢救工程”正式启动。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台的音频资料存贮的后顾之忧,对音频资料的数字化转贮,为实现我台采、编、播的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资料室再次搬迁。从总局大楼搬至真武庙二条9号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大楼。总局拨专项经费240万元。资料室借此更新了办公桌椅、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工作环境。

 

  20042

 

  图书数据回溯,采用丹诚图书管理软件,实现图书采编流通的自动化管理

 

  2004429

 

图书音像资料馆成立。由原总编室所属的图书资料室和文艺节目制作中心所属的文艺资料室整合而成,仍由总编室管理。内设5个业务科组:新闻节目资料组、文艺节目资料组、书刊流通组、采购编目组、资料编辑组。

 

  2005324 电子阅览室开馆,资料馆网页正式推出。杨波、王求、王明华、王宴青、李兰田等台领导和各中心、各频率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电子阅览室开馆仪式。

  20055 图书音像资料馆“文艺音频资料中心”网页推出。

 

  20063 “新闻音频资料中心”网页推出。

 

  200761 图书音像资料馆网页全新改版

  

  二、我馆网络架构模式及软硬件配置

  

  1 网络架构

 

  网络系统是图书音像资料馆近几年有所发展的主要基础,是资料馆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通道,所以资料馆在建设之初首要任务就是网络系统的建设。由于资料馆的信息服务网络是必须建设在中央台内部局域网基础之上,所以我们采取星形拓扑结构形式的网络架构。我们将每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或者Web服务器都直接与台内网交换机直接连接,资料馆工作人员用机也直接与局域网相连,通过VLAN技术建立资料馆虚拟局域网。与Internet的连接,则是通过台内网与电信和网通的2条专用通道相连,保证资料馆VLAN上的每台计算机和服务器都可与Internet单向相连,可从Internet抓取所需信息,而外网不能访问内网的服务器或者工作机,所有与外网交换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防火墙可有效地阻止外网对资料馆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或者攻击。

 

  2 服务器硬件配置

 

  服务器在资料馆现代化管理系统中承担着传输,处理和存储大量数据的任务,是资料馆运行、管理和服务的中枢。资料馆发展最初,因为经费和存放的问题,只采购了SUN450HP LR2000,在这两台服务器的基础之上开通了资料馆网站和全文数据库系统,以及丹诚图书馆管理软件。后面在服务器引进时,根据实用性和兼容性原则,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逐步采购了近10台服务器,2套光盘镜像服务器,1套磁盘阵列系统。服务器分为不同层次,有的是入门级服务器,有的是企业级服务器,由不同层次的服务器构成一个较有规模的服务器集群。磁盘阵列是资料馆最主要的数据存储系统,是资料馆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3 数据库系统

 

  如果说硬件是资料馆的基础,那么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就是资料馆的灵魂。资料馆根据台内编辑读者工作学习的需要,逐步开发和购置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库,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在这些数据库和软件系统的基础之上,资料馆的工作人员还通过二次开发和整理一大批专题数据库,文艺音频数据库、新闻音频数据库等。因为经费有限,资料馆在选择数据库或者整理二次文献数据时,都是以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中心,选择用户使用率较高以及具有较高价值的馆藏信息资源,确定适当的主题或类型范围,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分步分段逐渐实现资料馆的服务完全数字化。


  4 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培养


  资料馆这十年来在人员结构上不断地进行了优化配置,对于每个人的岗位和职能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做到每个人各尽其职,在人员配置上更加趋于合理。资料馆每年定期都要组织馆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信息资料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的各种会议和培训活动、社科情报学会的培训以及各项业务培训,对音频资料编目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多种知识进行培训,使各级各类人员都有机会得到业务提高,提高了馆员素质,提升了馆员的人力资源价值。中央台图书音像资料馆还派出专家参加了国家广播音像资料元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组织馆员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的资料收集和编辑整理工作,参与各种新闻资料分类法的制定和测试工作。

 

1/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