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荫权:减轻排放从私家车开始
曾荫权:另外我们也和公众一起合作推动能源,这将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的情况和气体的排放。另外,我们也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以期能够减少运输及工业操作中的废气,包括实施欧盟汽车废气排放和标准。向车主发放一笔资助金,用以把车辆升级成符合排放标准的欧盟车辆,对购环保私家车的车主以优惠。
展望未来,我们正在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指引,我们全面回顾香港的空气质量标准,完成之后将建立长期的行动计划,也希望实行新的指标。另外有助于净化空气和改善环境方式的绿化。刚才我提到了,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已经种植了两千万棵树,现在我们准备种植更多的树。在市区各处绿化工程正在进行,我们也打算在市区、工业区推行绿化屋顶的措施,并且在水泥丛林中建设森林。我们也推行了可持续的建筑从2005年以来所有的公共工程都已经尽量采用能源效益设置以及可再生能源。新建的政府建筑物必须要按照建筑物能源守则来建设,所以一年我们可以节约大约一千万度的电力。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的推广可循环性再用物料的使用,在过去的六年当中公共工程一共使用了100万公吨的原料。2005年-2030年把香港的密度减少25%,另外我们加入了C40城市变化领导小组,伦敦、东京、纽约、北京、悉尼等城市也是主要的小组成员,我们期待和这些城市以及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建设性的交流合作,共同面对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除了实施措施和各项环保之外,香港市民也采取更多的措施保护建筑文物及古迹,也就是保护并激活富有香港特区特点的景致。比如说我们正在修复政府所持有的历史建筑物,以非牟利机构进行修复或做其他的用途,与其让这些建筑物搁置不如赋予新的生命力,因为这样不仅给这些人员的工作,另外还可以保持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女士们、先生们,香港现在发展为一个面向世界的国际都会,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亚洲的很多其他城市也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具有竞争性。所以,随着中国继续向外开放,各地竞争人才的情况将会更加激烈,香港拥有卓越的营销环境、卓越的地理位置和无可媲美的潜力,低廉的税率、一流的基础设施、通往全球的网络和人力资源,这些一直是香港成功的因素。但这些不一定保证我们往后续创繁荣,香港居民有很高的期望,特别是在生活质量、经济、环境保护有一种共生的环境,他们相互依赖所以相互支持。
绿色议程、环境保护不再是外国强加给亚洲国家的议题。在城市持续发展过程中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对于香港还是珠江三角洲更大的经济群体而言都是这样,香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并且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在清洁、绿化、富有创意和开放的环境中继续创富于民,从而维持香港作为国际亚洲都会的美誉。谢谢!
提问
主持人(霍震寰):谢谢曾先生非常全面的演讲,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也相信香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曾先生要回答大家的一些问题,我们也表示感谢,如果大家有问题请举手,提问的时候请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提问:曾先生,我住在香港,我和香港也有很大的关系,我想问一下,在香港启动了一个非常创新性的项目叫PRER,这个项目能够提供高技术的公司,包括向中国内地的工厂能够从电力、帐单的现金中受益,我想问一下这个项目是怎么运行的,因为这是我看到地球上唯一一个这样的项目,而且它已经获得人们的关注,也已经克服了很多的阻碍,很多人能够从中赚钱。
曾荫权:这实际上反应了政府部门的诚心实意,从政府的角度而言这不是一个项目,还有其他的几个项目,在香港我们呼吸的空气也属于整个地区的空气,所以我们必须帮助整个地区的空气清洁,这意味着我们有好几个项目同时进行。特别是有一些能够利用政府的资源用于技术研发,特别是随着工厂设备及珠江三角洲工厂的设备发生一些变化,我相信这个项目我们也会继续执行,最终我觉得空气的质量是地区性的努力,不能只由香港开始,必须是齐心协力的结果。我们在这么做,同时和广东省进行合作,与企业界进行合作,而且我也相信在未来几年一定能取得改善。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要这么做,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及其他的问题都是必要的,这些项目不仅政府提供,同时需要企业界的参与。
(卡里克)博士:我来自于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您刚才的讲话让我深受鼓舞,你们在香港做了这么多的努力,我记得有好几个月呆在香港的时候都看不清天空的颜色。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中国你们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中面临很多的问题,70%-80%的资源来自煤电厂,另外还有水污染的问题,怎么面对这样的一个巨大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期待。
另外,我知道香港有农业方面的想法,就是从农业土地的问题来着手解决。
曾荫权:首先,香港的经验就是我刚才和大家所分享的,但是这并不一定在其他地方适用,特别是一些大的国家,比如说中国内地,因为我们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内地能源的消耗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会只是提出中国内地应该做什么。但是你可以看一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五年计划中强调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的,全球都面临能源危机。
中国是一个大国,印度是另外一个大国,所以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克服发电厂所带来的危险和风险,但我觉得这是香港应该采取的一种方式。我们也参与到了(大宛被)的核电建设中,有关核电厂我们有一个恐惧,这种恐惧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更客观的解决。但是只要中国、南美、印度这些大国找到自己可行的方式就可以了,好的一点是什么呢?中国的领导层非常关注环境问题,特别是把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
提问:您刚才提到了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您提到香港自身增长的本身,您觉得香港未来的增长情况、发展情况会怎么样?因为很多人觉得现在香港正在丧失独特的竞争地位,特别是人才资源,因为中国现在越来越全球化,全球经济和内地建立了更加直接的联系。首先我强调一下我自己也是中国人,我自己的家也在中国,所以香港的增长并不是以内地的增长为代价的,相反也不正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曾荫权:香港是中国这个大国家的一部分,我们这几百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可以为中国这个国家做一些事情。我们是一个全球的金融中心,我们有无与伦比的金融基础架构,我们也有相当多的金融机构,另外在竞争力方面我们足以和伦敦、纽约媲美,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金融市场、有一个很充分的流动性,这是其他国家所羡慕的。另外,我们也是东亚十区很大的物流中心,我不太相信任何国家在未来几年会超过香港。我提醒你一下,在全球金融服务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分化型的,以伦敦为例,伦敦的金融服务主要是西欧国家,即便是遭到了巴黎及法兰克福的激烈竞争,但是伦敦的优势尽管不在伦敦本土,但伦敦仍然保持了其重要的商业地位。
香港是唯一能够时实执行美元、欧元为基准的金融工具的地方,在这里没有任何外汇的控制,对于各个企业来说都是公平的竞争场所,另外税率也很低。最重要的一点,它实行的是共同法系,共同法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为什么伦敦能够比法兰克福、巴黎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现在一天有24小时,伦敦是管8个小时,纽约管8个小时,香港又管8个小时。我非常欢迎像深圳、上海、南京这样的城市不断成长为国际全球化的金融中心,我们非常欢迎,香港继续会做金融中心,十年以后仍然是这样,三十年以后仍然是这样。就像纽约和伦敦仍然会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存在一样,毫无疑问,香港会依然保持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我们会比任何一个大陆城市都更好的向内地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非常感谢!
主持人(霍震寰):谢谢,我们接受最后一个提问。
提问:我来自于洛杉矶。我的问题是,香港的人口密度非常之高,而且香港的空间、地域非常有限以及大陆的计划生育政策,考虑到这几个因素,我想问您人口政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确保香港有健康、绿色的环境?人口的控制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曾荫权:我刚才谈到香港确保绿色环境时采取的措施,我们要总体减排,减少污染以及保证和提高水质,进一步处理固体废弃物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是一国两制,香港没有计划生育,我们鼓励香港的女士多生育,我现在对香港的低生育率感到非常担心,香港是地球上出生率最低的地区,我们的育龄女性的平均生育率是0.92个儿童,所以我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非常低。多年来我们一直鼓励香港女士生育更多的孩子,实际上对于香港的竞争力来说,我们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用好我们的人才,包括从大陆吸引更多的人才,所以在香港的教育和体制中我们要做更多的投资。
就环保而言,所有有关当局都非常重视香港的环保,我们也非常重视香港未来的发展,比如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毫无疑问,我们过去的优秀减排记录会继续下去,同样重要的是香港要继续保持繁荣,并且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人才。我们的政策是高度自由化和一体化的,而且我们在香港是鼓励生育的、鼓励养孩子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做好对香港人的教育和培训,现在我们政府支出的25%,就是100港币有25港币花到了教育当中,这是所有经济体比例最高,我们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样才能保住香港的竞争力,才能吸引人才,并且最大化的发挥他们的才能。非常感谢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在这里要解决环境等这样的大问题,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都感到非常谦逊,虽然我们做了巨大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人民要求得到更多的东西,重要的是我们不仅仅要保证人民有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保持和提升香港的竞争力。非常感谢!
责编: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