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广东电视台:创新者生存
——广东电视台抵制低俗风的探索与实践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8日 16:37 来源:CCTV.com

 

一、依托岭南地域文化资源,强化节目创新与差异

在电视媒体竞争领域,以‘本土化’或‘地域性’的品牌节目构成频道特色,已成为地方电视媒体打造核心竞争力,应对外来电视媒体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主要形式。广东珠江频道作为广东电视台的主力地面频道,近年来以本土地域策略为指导,依托岭南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节目创新和打造,取得的较好的实践效果。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统计显示,2006年珠江频道以在广东省城乡地区高达27.16%平均市场份额位居所有境内外频道之首,高出了位居第二位的香港翡翠台四倍多,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粤语电视频道”。全年广告创收达3.2亿元,也位居省级地面频道的前列。

珠江频道依托岭南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节目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制系列短剧根植岭南沃土。自制系列情景短剧是珠江频道的传统强项,其中《外来媳妇本地郎》自200011月推出后,历时近七年而活力未衰,播出过千集而收视犹盛,是迄今国内播出时间最长、集数最多,也是唯一一部播出超过一千集的电视系列剧,可谓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珠江频道的系列短剧的打造均取材于岭南历史文化资源。如《大话黄飞鸿》改编自广东一代宗师黄飞鸿的传奇;《扭计师爷陈梦吉》取材于岭南家喻户晓的明朝师爷陈梦吉的逸事。《外来媳妇本地郎》从名字上看,也与改革开放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导致广东家庭构成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家人中本地与外来两种乃至多种文化、观念的富有喜剧色彩的碰撞、冲突、矛盾等为《外》剧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珠江频道的系列短剧创作虽以通俗见长、以喜剧取胜,但却坚持着通俗而不低俗,幽默而不肤浅的文化品格。比如《外》剧就是一部适合于全家老少共同观看的家庭剧,它没有儿童不宜的凶杀奸淫,没有令不同年龄层相互感到尴尬的情节,甚至连抽烟的镜头也见不到;它的题材阳光、积极、向上,针砭时弊,讽刺陋习,善意地帮助剧中人改正缺点、提高素质;它紧扣时代脉搏,借一个小小的“康家”去观照整个社会,寓教于乐地让观众从中获得资讯、娱乐和启迪。《外》剧的这一文化品格在《大话黄飞鸿》、《扭计师爷陈梦吉》中也都得到了有效延续。

如果说系列通俗喜剧的创作是基于对观众收视需求的主动适应的话,珠江频道文化类栏目的开创则是对观众收视需求的主动引导。凸显广风粤韵的自制文化类节目,也构成了珠江频道依托岭南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节目创新打造的第二个方面。该类节目以传播岭南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己任,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高层次欣赏水平和高品味的审美满足,它积极引导观众对启迪智慧、愉悦身心的需求,并很好配合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战略的推行。文化专题栏目《文化珠江》,旨在以文化名人谈文化、品文化、评文化的形式来传播、展示广博璀璨的珠江流域文化。节目开播以来,已先后推出了广东文艺名家林墉、郭莽园、王璜生、段煜婷等人专访,涉及美术界、摄影界、书法界、文学界等诸多名家,成为了集中展示珠江文化最新成就的一个窗口和舞台。曲艺栏目《粤韵风华》栏目集广东民间民俗、民情志趣、岭南风物、粤剧绝活、戏曲小品于一身,汇聚了李淑勤、丁凡等广东一线粤剧名伶及黄俊英、何宝文等广东著名笑星,并拍摄改编《连升三级》、《审死官》以及《七十二家房客》等多部电视粤剧,为普及传播岭南曲艺文化积极做出贡献。

二、引入先进节目形态,借鉴中突出创新和差异

对于一些先进的节目形态,广东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中也进行了积极引入,但不照搬、不因袭,而是在借鉴中突出创新和差异,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广东卫视去年取得较大影响的“空姐新人秀”节目,就是一场将南航空姐职场招聘与大众平民选秀相结合的节目。它借鉴了平民选秀节目海选、投票等调动观众广泛关注参与的优长,而摒弃了选手报料、评委审丑等炒作的弊端;它适度引入了淘汰、晋级等可以营造职场竞争残酷的环节,而有意避免了复活、待定等有意拉长节目周期的段落;它给了50位优胜选手进入南航空姐行列这一职位,而不是高额奖金或一夜成名的机会,这对于树立和引导青少年观众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06年“空姐新人秀”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结果,南航公司已经决定在07年投入更多的职位,来参与这一活动中来。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低视角、平民化、互动性等特点近年来迅速红遍了国内荧屏。但由于其尽量对新闻软化处理的方式,以及不少城市多档民生新闻白热竞争的现状,使一些民生新闻出现了琐碎化、市井化、平面化和低俗化的倾向。广东珠江频道每晚九点的民生新闻栏目《今日关注》,在坚持“民生无小事,今日多关注”理念,继续关注国计民生,开展舆论监督的同时,也为摆脱民生新闻狭隘、琐碎、低俗的弊端进行了有益的突破。一方面向“公共新闻”理念靠拢,积极发挥新闻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通过对系列报道的主题策划及话题讨论的设置等,打造一个多方话语交流碰撞的平台,引导公众对公共生活和公共实务的关注与参与,从而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以达到缓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目的。如《今日关注》对广州禁摩、出行难、市内河涌整治等问题和现象的系列报道及话题讨论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今日关注》进行创新和突破的第二个方面,是强化活动营销,以活动聚集人气,强化栏目影响力。06年由该栏目组举办的《云山歌王PK大赛》吸引了近30万观众参与,已成为了羊城最具影响力的健康娱乐品牌。

以上两点,是广东电视台在节目打造上强化创新与差异、抵制低俗方面的小结。最后,借用《新周刊》在推出“2006电视节目榜”时总括的一句话——创新者生存,作为本文的总结,也希望能与业界同仁共勉。

 

                                    (广东电视台)

 

责编:雍莉

2/2页 |<< 1 2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