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河南三门峡:让“泥腿子”成为文化人

 

——三门峡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遍及城乡

CCTV.com  2009年08月22日 23:2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产业发展别开洞天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的蓬勃兴起,不仅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先进文化的建设成果,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从而走上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渑池县果元乡涧新村是一个移民安置村,人多地少,村民们除农忙外,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依托文化大院,该村成立了东方饰品有限公司,组织全村500多人从事中国结的编织,年销售收入400余万元。灵宝市焦村镇杨家村每年栽培30多万袋袋料,用于灵芝盆景艺术制作,年产值达170余万元。尹庄镇艺术能人郭丽萍引领创办的灵宝市艺苑民间文化传承有限责任公司,以民间剪纸为主打品牌,作品种类达30余种,年收入200多万元。

    卢氏县横涧乡淤泥河村位于熊耳山下,近年来,该村群众在村党支部书记田宝琏的带领下,走植桑养蚕之路,过上了富裕文明的新生活。在该村文化大院,记者看到,三楼的农民学校坐了满满一屋人,村里一位植桑养蚕能手正在向村民传授“晚秋蚕回山消毒及冬季桑园管理”技术。离开文化大院时,该村村民周双宝一段诙谐实在、琅琅上口的花鼓词又让大家开心一笑:“养蚕其实并不难,男女老少都能干,小康路上咱争先,不要几年就实现……”

    日益完善、充实、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日益火爆、热烈、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正推动着三门峡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责编:韩凌默

3/3 < 1 2 3

相关热词搜索:   三门峡市  公共文化服务  剪纸  文化大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