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编制紧缺、经费保障乏力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司法所基础设施差,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贫困地区如何化解矛盾纠纷?记者近日在河南采访时找到了答案。
磁钟乡:“不能等到有钱才干活”
位于深山中的河南省三门峡市磁钟乡是省级贫困乡。磁钟乡司法所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其中,所长是公务员,另一人是差额供给事业编制人员。他们除了工资外,一分钱办公经费都没有,办公用房是国债建设项目。所长黄莉萍指着办公用桌椅对记者说:“这都是我们自己掏钱先前垫付购买的,去年中央政法专款到位后,所垫付的钱才返还给了我们。”这两名司法所人员说话很朴实,“我们不能等到有钱才干活,首先得想办法干起来。”
其实,磁钟乡司法所的现状只是河南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河南省159个县、市、区,目前只有11个省辖市、72个县市区的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多数司法所办公经费还未解决。编制紧缺也是制约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开展的“瓶颈”。目前,河南省平均每个司法所1.935人,尚未达到司法部规定的每所3人的要求。
“尽管缺人、缺钱,但我们不等、不靠、不要,而是通过创新方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变群众上访为调解下访,变事后调解为事前预防,超前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社会稳定大局。”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