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周人杰 记者:周羿翔、庄严、井天增 摄像:白羽、樊金峰)
对于市场接下来的走向,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却认为情况并不乐观,股市投资的风险显而易见,股市大涨没有基本面的支持,资金推动,上半年放出了75000亿的银行贷款,但是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是有限的,哪一天如果政府觉得现在通胀的危险来了,要收紧银根,那就是非常大的危险。
对于目前的经济复苏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续,信达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的吕立新博士则表达了颇为乐观的观点,他认为,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中国经济就不会大幅下降:一是银行存款多,二是政府负债低,从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来看,这两个条件在短期内都可以满足。
IPO重新开闸以来的首家超级大盘股中国建筑今日开始网上申购,中国建筑上市此次发行不超过120亿股A股,预计募集资金将达到426亿元,是IPO重启以来国内募集金额最大的一单,也是自2008年3月以来全球最大的IPO。之前有机构预计,中国建筑申购冻结资金会高达近两万亿元。那么,投资者又会如何面对这只超级大盘股的亮相呢?
中国建筑从亮相起就引发了市场强烈关注
记者:“我现在是在东兴证券北京复兴路营业部,今天是大盘新股中国建筑网上申购的日,在这里记者了解到,股民申购新股的积极性非常地高。”
一大早,营业部的墙上就贴上了申购新股的通知,上面详细介绍了如何申购新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不少股民刚一开盘,就抢先到股票机上进行操作,申购新股。
记者:“您今天会申购中国建筑吗?”
股民:“我已经申购了。”
记者:“你申购多少股啊?”
股民:“我收购2000股。”
记者:“是把原来在今天之前的股票卖了之后再去申购的吗?”
股民:“不是,就是本来的,自己原有的资金。”
记者:“你认为你中签的几率有多大?”
股民:“10%就不错了吧。”
股民:“股民太多了,申请的人比较多,反正是心态平和,无所谓。”
还有不少股民趁着今天早上的一路上扬的好行情,准备找个合适的价位把手里的部分股票卖了,腾出资金来申购中国建筑。
股民:“我等一会再申购,还没到,稍等一会儿。”
记者:“你现在要把股票卖了之后再申购吗?”
股民:“对,我今天全在,钱都下来了。”
记者:“就是说你今天还是想申购的是吧。”
股民:“想申购。”
尽管申购新股的股民很踊跃,但是还是有部分股民不愿意申购新股。一些股民觉得中国建筑此次确定的发行价为4.18元/股,其对应的市盈率为51倍,对此有投资者反映发行价偏高。
记者:“你今天申购新股吗?”
股民:“不申购,它盘子比较大,还不知道值不值得,盘子大,盈利很少吧我估计。”
股民:“不打算申购。”
记者:“你为什么不打算申购呢,是因为中签率太低吗?”
股民:“没有想象空间吧,感觉价格基本上差不多了。”
跟散户对是否申购还存在分歧不同,大户们几乎都拿出了大量的资金来申购中国建筑。股民老安告诉记者,专门为了申购中国建筑,他已经提前进行了减仓。
记者:“你今天会去申购吗?”
股民老安:“申购啊,肯定要申购的啊,现在已经腾出百分之五六十的钱,一直在外头。”
股民老安觉得,现在的股市已经接近3300点,可能会进入一个调整期,手上的股票风险还是比较大。而资金去申购新股的话,那基本没有任何的风险。
股民老安:“因为现在指数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你把那些已经获利的钱拿出来了就申购吧,能申购多少就申购多少,肯定申购就能挣钱,只是挣多挣少的问题。”
备受投资者看好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10日,由中建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石油集团、宝钢集团以及中化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作为2009年A股市场上最大的一单IPO,中国建筑从亮相的那一刻起,就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昨天下午,中国建筑网上路演在全景网举行,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携公司高管与保荐机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代表一道,就公司的经营业绩、竞争优势、投资价值等话题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核心话题一:市盈率是否偏高?
路演之前,各大媒体及投资者纷纷质疑中国建筑3.96-4.18元的发行价和51.29倍的发行市盈率偏高,对此,孙文杰表示,中国建筑在香港控有中国海外和中国建筑H股两家红筹公司,参照这两家公司的市盈率,中国建筑此次发行价合理偏低。截止6月30号,中国海外的市盈率为23.7倍,对应万科33.3倍的市盈率,中国海外的股价还有上升空间。
核心话题二:土地储备含金量有多大?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土地储备问题,孙文杰透露,截至2008年底,中国建筑拥有土地储备总计3427万平方米,由于这些土地大都位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省会城市,而平均成本还不到1500元/平方米,因此,公司具有土地储备低成本的优势,未来房地产业务的增长潜力非常乐观。
核心话题三:大盘股会否冲击市场?
短期来看,此次IPO对市场最大的影响就是资金的挤出效应,初步估算,中国建筑的冻资规模可能高达2万亿元,很多投资者担心这对于眼下的反弹行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对此,董事会秘书孟庆禹认为,大盘股的发行对于市场没有根本性的冲击作用。相反,优秀大盘股的登陆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活水,平抑市场波动,因此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