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的文章评论说“个税改革,何必只盯起征点”。与其花大量精力去纠缠起征点,不如花点心思去琢磨琢磨税率,或许更有意义。1994年开始实施,个税税率九级累进制度后,个税税率却始终未变。如能将5%的初始税率降低至2%到3%,其意义将大大超过起征点的上调。
《广州日报》的文章则援引了,年初包括吴敬琏在内的5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上调个税起征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目前调整个税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是个税调整的好时机。”
主持人:说到这个个税,我们看到的目前的现状就是在调整起征点,或者是税率,但是其实它背后真正的核心的问题是一个公平的问题。
张鸿:对。
主持人:我的理解就是让中低收入人群减少一些压力,同时让高收入者对这个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你得到的多,同样你付出来的也要更多一些。那么两位评论员你们觉得在个税的问题上,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平?
张鸿:整个的一个税制改革,包括征收的这样一个系统加在一起是一个特别大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报告里已经看到,也有一些方向性的这样一个描述,但是在这里面的的确确存在着一些技术屏障,比如说大家经常说的技术屏障,包括我刚才说了,家庭这样一个负担,家庭怎么确定。
主持人:你怎么去核算,怎么去衡量。
张鸿:对对对。第二就是说个人收入财产的这样,个人收入的货币化,没有完全解决,就是我的收入不一定都是钱,我这个月可能一分钱都不拿,我一个董事长可能一个月月薪只有1块钱,但是比如说我的股份,我可以给我一点股份,然后还有一些隐性的资产,这都是现在没有法解决的。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信息的联网,这个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就是银行之间,因为我要确定你的财产,我在你的财产上,你的收入上要征税的话,我首先要确定你的收入来源的多方,哪个地方,我能够监控,那你在这个银行,那个银行,在房地产上你买了一个房,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些东西,我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征信系统,但这个系统建起来特别麻烦。
主持人:这设计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