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第三组沿河湾镇碟子沟]但愿他们的未来不是梦

 

CCTV.com  2009年07月23日 20:1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记协网  

安塞县沿河湾镇碟子沟村,电子琴手马飞在弹奏陕北小调。王瑜 摄

李海江(中)在表演腰鼓。王瑜 摄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除了老弱妇孺,很少能见到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然而在陕西省安塞县沿河湾镇碟子沟村,记者惊奇地发现村里有许多20岁上下的年轻人。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梦想,然而较低的文化水平、偏低的结婚年龄等也让记者很担心:他们的未来会不会只是一个梦?

  记者所住的顾俊祥家隔壁就是汪帅帅家。19岁的汪帅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英俊而腼腆,总是穿着黑白条纹的T恤衫、白色休闲裤、白色球鞋,时不时拿出手机来玩游戏。从外表看,他跟城市里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原来,他的衣服都是在延安市买的。和父母辈每年一次到延安买衣服不同,他经常去延安,逛街,上网,见朋友。当被问到上网都干什么的时候,帅帅有点不好意思,他说自己从12岁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再上学,因此认识的字不多,上网也就是看看网页,打打游戏,很少跟人聊天,用手机也都是打电话,不大会发短信。现在,正跟着村里腰鼓队练习的他,并不打算以腰鼓为业,他说自己或许会像妈妈所希望的那样,结婚,在村里开个汽车维修店,但记者始终忘不了在腰鼓训练场上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说想去北京时那充满期待的眼神。

  当记者在沿河湾镇茶坊村首届农民运动会上第一次见到李海江时,立即被他跳腰鼓时浑身上下所散发出的感染力所折服:圆睁的双眼,晃动的脑袋,生动的表情,生龙活虎一般。22岁的他,和当地不少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去学厨师,但他觉得做厨师没有前途,决定以腰鼓表演作为自己的事业。"在安塞,大家都喜欢腰鼓,平时自己也组织起来跳,正月初一到初三,再就是正月十五。平时商店开业什么的邀请我们,我们就去,一场下来能拿到五六十块钱。"性格开朗的李海江告诉记者,从12岁开始,他就跟父辈们学习腰鼓,18岁开始带着腰鼓走南闯北,去过广东的深圳、上海和内蒙古等地,还曾在延安专业腰鼓队里表演,按月拿工资,每月能拿到1200元左右。在陕北,二十二三岁就应该结婚了,但李海江觉得还早,应该二十五六岁才结婚。现在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立一个网站",像有的同伴那样把自己的信息公布到网上,这样"哪里需要腰鼓教练,哪里需要腰鼓表演就可以找到我们"。虽然自己不会上网,也没有电子邮箱,更不知道怎么建网站,但李海江并不担心,"我可以咨询老师"。

  在安塞县体校练过短跑、跟民间剧团跑过场子的碟子沟村村民马飞说起话来慢慢的,声音低低的,仿佛每句话都深思熟虑过一般。他说,自己最想学的还是武术,学电子琴主要是为了生计。在当地,电子琴应用很广,民间剧团都有电子琴手,而且碰到婚丧嫁娶的也都会请电子琴手,演出一场能赚五六十块钱。虽然他在村里开了一个小饭店,但不怎么赚钱,因此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他的演出费,"冬天活儿很多,每年差不多能赚2万元"。马飞想做个职业乐手,这让村里很多人感到不理解。然而,年仅23岁的马飞已经成家并有了一个刚会走路的儿子,这让他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更多了几分现实的考虑,"要带着妻子儿子出去,一个月至少要两三千块钱的工资"。

  汪帅帅,李海江和马飞,他们3个并不能代表安塞年轻一代,但也并不是个案。他们衣着打扮上与我们无异,但对外面的世界,他们虽然向往,但显然了解并不多;虽然同样上网,但受较低的文化程度制约,他们尚分不清网站和博客,更谈不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虽然同样心怀梦想,但受制于家庭和习俗,他们不得不早早结婚,承担起挈妇将雏的重任……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他们能否走出父辈的生活轨迹,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现在还没有答案。但愿他们的未来并不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责编:张曦健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