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和当地小伙学跳腰鼓 中国日报杜涟猗 摄
记者们学跳安塞腰鼓 中国日报杜涟猗 摄
经济日报记者张双(后左)和中国日报记者杜涟猗(后右)学跳安塞腰鼓 农民日报王晓晶摄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陶涛(左)跟着当地小伙学跳安塞腰鼓 中国日报杜涟猗 摄
中国日报记者杜涟猗(左)和当地小伙学跳安塞腰鼓 农民日报王晓晶 摄
烈日当空,烤得泥土地白花花地冒起了烟;锣鼓声声,敲得腰鼓手噼啪啪地流下了汗--在陕北安塞县,上至八十岁的老翁,下至七八岁的孩童,系上腰鼓都能舞上一段。于是,进入安塞县农户家中体验生活时,"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不少组的记者纷纷要求学一学。然而,看老师们舞得行云流水,自己真的比划起来远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只好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老师一步一步地分解给我们演示。
"你能不能使点劲儿?头和肩膀要灵活!" 看着记者笨拙地挪动脚步,小老师有点生气了,再次示范时,把泥土地踩得咚咚作响,把头甩得拨浪鼓一般。这让还得盯着脚才能走对一二三四鼓点的我们感到很委屈,然而看着小教练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清楚的焦急,还是不顾下午4点的烈日炙烤反复练习:迈左脚,向右转,左脚右脚踢,右脚落地左脚抬,再迈左脚……就这样照葫芦画瓢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大部分记者终于能够盯着脚尖跳起腰鼓了。
找到了感觉,我们越练越上瘾,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我们开始体会到安塞人民为什么爱打腰鼓:"这比上健身房健身强多了。"老师不停地提醒我们:"手甩大一点,步子迈大一点,陕北汉子舞得就是个性情。"看着老师的演示,我们互相看看,怎么看怎么像是背着腰鼓扭秧歌,丝毫没有陕北腰鼓所特有的那种虎劲、能劲、猛劲和蛮劲。"我们跳得哪是腰鼓啊,简直就是妖鼓!"一位记者发出的感慨立即让坚持下来的记者笑作一团。
旁边的一位村民说:"你们学得了我们的动作,但学不了我们的精气神儿。"是啊,黄土高原上滋养的汉子,生来就带着秦汉雄风,舞起来就是刚劲威猛的劲儿,这是模仿不来的。(农民日报记者 王瑜 王腾飞)
责编: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