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青年记者延安行:新华社郝方甲代表发言

 

CCTV.com  2009年07月15日 14:4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记协网  

新华社郝方甲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前辈,各位年轻的朋友们,大家好!

  很荣幸成为此次"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成员之一,也感谢领导给我这样的机会,和即将同行的另九十九位媒体同仁们分享我自己行前的一些期待和体会。

  谈到延安和延安精神,就其原生形态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共同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的精华。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延安精神在很多特殊时期又被一再提起,激励甚至警醒了很多人。这说明延安精神已经不仅是一份普通的历史遗产,更融汇成社会精神,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我相信在这时组织我们这批青年编辑记者到延安采访、体验生活,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据活动主办单位的安排,我们这100个人来自不同的媒体单位,新闻从业年龄均少于3年,要算是这个行业中的新兵。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成长周期来说,最开始三年的业务经历和思想变化在此后的从业生涯中一定会留下历久弥新的痕迹。

  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在越来越繁忙的工作中,尚在适应工作节奏的年轻人难免偶尔浮躁,偶尔迷茫,不确定自己的前进方向。我想这都是因为人总是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使用青春的智慧,就像庄稼一样,只有经历漫长的成长和冬天的那一场雪之后,心里和体内的害虫才会被消灭。我将此次赴延安体验生活,理解为成长中的一场瑞雪。在马不停蹄的工作中,需要适时停下来,修补一下自己,然后更好地出发。

  此次延安之行,我们同时担任三个不同的角色,分别是采写报道的记者、接受教育的学员和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前两者不用解释,第三个角色,也就是作为"延安精神的传承者",这是前两者的升华,也是我们此行真正的职责所在。新华社的一个同事曾经对我说,作为新闻工作者,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只有山谷里的野百合才有资格诉说什么是春天。相信通过这次实地采访和接受教育,能够让我们感受原汁原味的延安精神,让一条条写在纸上的话立体鲜活起来,与头脑中的世界观、价值观融合成为新的理解,并成为我们今后工作中前进的动力。

  回看延安精神,许多人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做过各种归纳和总结。我想,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也许就在于它像一面镜子,任何时候面对它,反省自我,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了解过去、接受现在,我们才能义无反顾地拥抱未来。

  愿大家此行延安愉快、充实,谢谢。

 

 

责编:张曦健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