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牛年春节,当我们在阵阵鞭炮声中尽享着天伦之乐的时侯,我们一些可敬可爱的同事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随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远赴北川。灾区人民的乐观坚强感动着他们,而他们忘我敬业的精神,又怎能不感动着我们?车祸、生病、寒冷以及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他们都一一克服着,并发回大量优秀的稿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事而自豪、骄傲!为此,特刊发他们的幕后故事,以飨同仁。
生活日报文娱新闻编辑室张丽:终生难忘的三次感动
年二十九,告别了家人,匆匆赶赴北川安县安昌镇,去找早一天到达那里的大部队。大众报业集团的春节新闻志愿队已经抵达。我在家呆不住。
自年二十九踏上北川这片土地,到年初七我们离开,这几天时间,我先后在绵阳、擂鼓、任家坪、漩坪、猫儿石等地采访。个人经历了三次感动:
第一次是年二十九。下午,山东援建的领导说带我们一起去北川第一羌寨--猫儿石吉娜羌寨,等待温总理的接见。当时,天很冷,人很多。我们与山东援建指挥部的领导一起列队,焦急地等待着。
终于,在广场上,我们看到温总理走过来了!人群开始聚拢。而我们还在笔直地列队,纹丝不动。终于,温总理向我们这个方向走来了,大家忍不住,向前跑去。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温总理真实的笑脸,大家聆听着总理亲切的话语,争相向前,拉起温总理的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后来,我们逢人就讲,我们见到温总理啦,总理跟我握手啦!
第二次是年三十。早上出门的时候,朱总说了,过年到采访对象家吃年饭,不能空着手去,因此,我们一出门先去商店买了一些慰问品。中午12点半,在北川曲山镇的板房区,我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抱着两岁大的孙子,旁边站着她的老伴,老大爷腿有残疾。女儿在地震中死了。老小三口相依为命。我们去了他的家里。我将在路上买的一床电褥子送给老人家,希望他们暖和点。抱着孩子的大娘,边说着"谢谢,你们山东人太好了"……
最感动还是在羌族人家吃过年饭。这是四世同堂的一个大家,地震中一下了少了五口。黄振喜老人,72岁了,起身为我们沏茶。邀请我们吃饭的是他二儿媳。黄老惟一的女儿和大儿媳,都在地震中失去了,二儿媳张罗着给一大家人做饭。
桌子上摆着十来道菜,她特别给我们每人碟子里加了一块腊肉,说是"三年前的,是地震后从震塌了的老房子里弄出来的。"我们掏出钱来留下,一家人死活拉扯着就是不要。五六个人追出我们半条马路,硬是把钱还给了我们。说"你们从山东那么远跑来了支援我们,也没法回家过年。有我们吃的就有你们吃的。"
责编: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