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朱德泉:冬天里的一把火

 

CCTV.com  2009年07月13日 14:3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记协网  

  编者按:

  牛年春节,当我们在阵阵鞭炮声中尽享着天伦之乐的时侯,我们一些可敬可爱的同事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随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远赴北川。灾区人民的乐观坚强感动着他们,而他们忘我敬业的精神,又怎能不感动着我们?车祸、生病、寒冷以及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他们都一一克服着,并发回大量优秀的稿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事而自豪、骄傲!为此,特刊发他们的幕后故事,以飨同仁。

  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朱德泉:冬天里的一把火

大年初四,擂鼓镇小学的孩子与志愿者合影

  "啊!我年轻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少不更事的时候,总把郭老的《炉中煤》当成情诗来读,到后来才知道,这是写给自己祖国的深深眷恋。不知道为什么,结束10天北川采访后,又一次在心中咏颂起这首诗来。也许是北川之行的刻骨铭心,也许我们对这片土地都有一腔悲天悯人的情怀,对这里的人民都有一副"火一样的心肠"。

  这次北川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人说是采访到了温家宝总理,并通过我们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向山东人民问好、拜年!我想,这的确是最大的收获之一,但之于自己,从职业的角度看,也不过是在一个该去的时间、站在了一个该站的地点,履行了任何一名大众报人都应该履行的使命与责任。

  有人说,最大的收获是出了一大批新闻精品,8万字的报道、数千张照片。如杨珂、王帅军连续盯了北川中学老师刘宁11天,完整记录了一名震后余生者春节前后复杂漫长的历史心路,真牛!

  有人说,最大的收获是促进了鲁川血脉情在民间的延续与深化,山东的新闻志愿者与记者同行,共同为灾区人民奉献了一片片爱心,也让山东的读者对那里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那么,以上的收获又从何而来呢?

  我想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因为我们有一致的核心价值理念--服务读者,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办主流大报,树百年品牌;这就足可以说明为什么"新闻志愿服务队"会引来两报100多记者争相报名,愿意舍小家顾大家赴北川。

  我想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因此也可以说,这次北川之行,乃是对我们两报年轻记者能力、水平、责任心的一次集体检阅:

  为了新闻,杨珂、超国可以两年春节不回家;为了新闻,子森可以告别新婚妻子、王铁、张丽可以舍弃老爹、稚子、适南可以连赶三场年夜饭,记录普通百姓的异样年关,帅军可以感冒转鼻炎愣不下"火线",为了新闻,郭建政可以被警察撵得团团转……

  去灾区的,不去灾区的,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火一样的心肠"。

  忘不了年二十九集团编委会领导暖人的慰问电;忘不了年三十凌晨傅总亲切的拜年声;忘不了许社长问寒问暖的条条短信;忘不了郝总、梁总、蓝总、龙总以及两报党总支、编委会各位领导不断的指导与问候,更忘不了两报伙计们的希冀与牵挂!

  这种"上下同心"的氛围,又直指我们这个集体"有正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气质 。

  冬季的北川夜里很冷,我电脑QQ上,总挂着一些彻夜不眠的战友,他们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然后"交货",还不忘说一句"不行再改"。这种瞬间,让人火辣辣的温暖、火辣辣的心疼。

  10天来,在这个火热的团队,我也始终被感染着。作为新闻支援服务队的队长,也是年龄最大的一名特派记者,年三十我曾特意换上老婆给准备的红内裤,躺在床上写下一条短信抒怀,表达了自己不再年轻的惶恐和被年轻伙计们点燃的职业激情:

  "人到中年齿渐豁,周郎英气尽消磨;岂敢容易流光老,挽剑蜀道望北国!"

  现在把这首小诗转发给大家,算给春节期间没一一回复短信的同事拜个年,也算是与和我同样不再年轻的老记者、老编辑共勉吧!

 

责编:李戎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