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央视网 登录 注册

视频

视频 网页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李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CTV.com  2013年06月27日 09:3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名对台时政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通过这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秉持和尊重这种新闻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促使我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意识提醒更好的应用到我的主持工作中去。

  《海峡两岸》是一档对台时政评论类节目,作为主持人除了所必须达到的‘央视标准’,对我的政治敏感性和大局意识,也有着很严苛的要求。因为《海峡两岸》是以嘉宾访谈为主,而嘉宾又以台湾嘉宾为多数,台湾的舆论环境和大陆有很大的差异性,他们说话“本土特色”相对明显,很多的观点流于批判。特别是大陆对一些特定词汇特定称谓的制定,有很多台湾嘉宾会无法达到大陆宣传口径的要求,比如说“总统”一词,时不时会被台湾嘉宾脱口而出。所以说,我在主持的时候,如何管控台湾嘉宾的表达;如何引领台湾嘉宾的观点;如何既找到问题所在又能找到中间点的表述;谈到敏感的政治话题,不去触碰两岸的政治底线和敏感神经,却又能说得清楚听得明白。都是需要我对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度和对宣传口径的正确把握度的。有的时候,引领的作用甚至大于访谈本身!特别是两岸的嘉宾对谈的时候,找寻对谈中两岸嘉宾看待问题的矛盾点,提炼双方的核心观点,又不踩到敏感的政治红线还能阐述问题;在两岸嘉宾语言表达习惯、思维模式、看待事物的角度上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在两岸嘉宾之间起承转合,循循善导,照顾到两岸嘉宾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刺激交锋又不激化矛盾还能符合对外传播;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微博、微信传播力量日益加大的今天,怎么让我的语言表达更避“虚”就“实”,也就是所谓的“讲真话”、“说人话”“接地气”,让自己的节目主持既符合舆论导向不哗众取宠又能脚踏实地,不被骂。所有这些对我的访谈功力、知识积累、看问题的深度、做人的品相,特别是我的价值评判,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都是考验。在每期节目主持的时候,我都尽力在掌控话语权的同时,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用哲言或俗语把提出的问题和总结的内容表达的精准、有意涵而又让人感到我的真挚和诚意,以期让我的价值观符合党和国家的舆论导向又符合大众心理评判。这是一个尺度和火候,分寸是需要拿捏的,这份拿捏其实来源于做人本身。而做人的态度又取决于工作、生活经验的积累、不间断的学习、心中的大局意识,更源于用党性原则、高标准的人格修养来严格要求自己。而此时,又增加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而体现在我的工作领域,培训后,我感到,让我在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攒了工作实践的同时有了更清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新闻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遵守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媒体总是要做某个阶级、阶层、党派、集团的喉舌,而我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我就是党中央的喉舌;二,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我所表达的观点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引导节目的舆论导向;三,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把工作落地,多反映基层心声,多传达党的声音;四,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来源要真实、确实、可靠,而来源所反映的事实是否真实,也要判断、核实,才能决定可否采用,不发生类似习主席搭乘出租车的“假新闻”事件;五,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不犯“自由化”。人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在新闻自由方面也是如此。不存在,也不可能有绝对新闻自由、超阶级的新闻自由,如西方媒体也是代表着某个党派,选举时也要为所属党派发声;六,坚持为两岸和平交往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最后,我想说,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自身的成长、众人的注目,栏目的成熟,让我们可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但也要时刻铭记,这些收获的背后除了业务努力,更需要用高标准的原则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责编:边境佳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