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闹海风中的寒潮报道

CCTV.com  2010年02月10日 12:1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2009年12月21日,对于乌鲁木齐应急报道点来说应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那天,我们开始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突发事件应急报道。

      其实,准确一点说,这次寒潮报道,是有“预谋”、有“组织”、有“策划”的一次报道。自从报道点建立以来,我们虽说做了一些直播报道,但是从影响力、报道效果以及自由发挥的空间来讲,我们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关于这次寒潮报道,我们觉得有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首先是预判。往常对于“天灾”的报道,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我们一般都是在事情发生以后,根据灾情造成的影响再决定是否有所动作,这次我们一改以往的操作方式,在得到寒潮即将来袭的消息后,迅速向气象专家和交通、民政等部门咨询了解相关信息,综合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消息,我们判断,此次寒潮会对新疆北疆的阿勒泰、塔城等地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其中阿勒泰地区应该是这次寒潮中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据此,我们决定赶在寒潮来袭之前赶往阿勒泰地区。得到记者站管理组和地方记者部领导首肯后,我们迅速出发。后来的报道证明我们的这种预判是非常准确的,因为预判准确,所以到位及时,我们的报道也就异常地迅速,使得公众充分肯定了中央电视台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其次,以“民生”作为关注突发事件的核心。在以往我参与或主导的对灾害性天气的报道中,我们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事件本身,比如7月的彻底关大桥直播报道,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桥体垮踏这件事上,而忽略了身处事件当中的主体人群和事件影响到的非主体人群。这次,我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事件的主体人群以及由事件影响到的非主体人群上。也就是说,更多地从民生角度来关注突发事件。这样我们的报道更加人性化,更加吸引人。

      第三,注重细节。说老实话我本人的长相实在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在直播当中我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告诉观众,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对事发地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而能最好的反映这种影响的方式,就是细节。22日的直播结束后,我接到了不少电话,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我自己的家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电视屏幕上的几个细节。比如,在边防官兵的协助下,牧民从大雪里把羊挖出来的镜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我,这次大雪到底埋了多少只羊,都活下来了吗?在山上放羊的牧民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安全返回家中等等。在整个直播过程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始终保持多机位拍摄,用频繁的切换,反映大量的细节,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业务上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保障的到位,此次报道我们在后勤方面下了大功夫。

      首先,从人开始。我们所到的几个事发地点全都在高寒地区,保证人员不受到伤害是重中之重。在出发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1、保暖

      我曾经多次出入西藏、可可西里等高寒地区,有一些野外生存经验。这次出发前我特地和驻疆边防部队联系,请他们提供军用棉手套、军用大衣、军用皮帽、厚羊毛袜子。另外,回北京开会的时候,我给所有工作人员购买了厚滑雪裤,以保证腿部保暖。这些装备非常实用。在零下40多度的极端天气里,我们完成10场直播,经常一站两个多小时,没有一个人冻伤。12月23日,我们被困在戈壁滩上,风力在7级左右,温度为零下40度以下,所有人都在挖陷住的车,近20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些保暖装备很好地保护了所有人。

      2、应急食品和水

      发生“天灾”的地方往往无法保证正常的饮食需求,所以水和食品是必须要准备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外出直播,我们都会携带2—3天的食品和水。

      3、野外工作基本知识的普及

      出发前我把多年野外工作积累的野外生存知识尽可能多地告诉了团队里的每个成员。比如一旦发现肢体受冻,如何处理能把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等等。要让每个队员都学会自我保护。

      其次,是车辆和设备。

      设备方面,除了每次直播必带的设备外,针对环境情况,我们对容易损坏的音视频连接线、转换插头都做了备份。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明智,到达阿勒泰地区后,很多音视频线因为低温而变的非常脆弱,轻轻一碰就折断了,幸亏我们预先做了备份,使得直播报道没有因为设备受到任何干扰和影响。

      (编者注:闹海风是一种回流性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

      (乌鲁木齐应急报道点首席记者 王卓新)

责编:李娟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