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海地行记

CCTV.com  2010年02月10日 12:1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老大”的感觉

  CCTV.com消息:1月13日,海地地震发生14小时后,央视报道组随接送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专机起飞。翻看花名册,我就发现整架飞机里我最年长。到达海地后,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人坐在一起论年龄,我以57岁正式荣升“老大”,这个名分在采访中还真帮了不少忙。

  8位烈士回国当夜,外交部工作组召集在海地的记者开会,定下规矩,除有大部队行动,所有记者一律大门不许出、二门不许迈。原来,国内有关单位下了死命令,再不能有人在海地出事,若无组织无纪律,设备没收,人行政看管。记者成了井底之蛙,心有不甘,我用“老大”的口吻跟他们讲道理,给他们上传媒课,用各种方式表达不满。于是一天早晨,一位领导悄悄问我,防暴队大范围巡逻,你是否愿去;一天下午,有人拉我衣襟,跟不跟我们去看滞留华人。于是便有了《今日太子港》、《滞留海地中国公民状况良好》等独家新闻,尽管如此开小灶招来其他同行诸多白眼,没办法,谁让咱是“老大”。

  虽然在异国他乡采访受到安全等原因的限制,但我们报道组依然保持着每天3条的发稿量。

  三人行必有我师

  央视海地3人报道组,是一个团结能干、战斗力很强的小团队。先说熊传刚,眼镜一架,文人模样,肚里墨水确实不少,脑门一拍就一个主意,交给一项任务,三弄两弄便一篇好稿问世。时常是他苦思冥想半夜,凌晨时推醒我说,冀老师,写不下去了,您帮忙看看,拿来一看,已是妙笔生花,自愧不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熊传刚还是多面手,人掰不开了,就让他去扛机器,虽拍得不多,却尽是经典镜头。

  再说周琨,他属于不带三脚架就能拍稳,不带梯子也站得高看得远的主儿,当然这是他的主业。到海地后他摇身一变,成了技术,只在首都机场出发时学了一遍,就玩得溜转。更难得的是他的新闻敏感,一天早晨突发6.1级余震,我还用手扒着床边怕摔下地,他却一骨碌爬起来,大喊:“冀老师,我去架电话,你准备连线。”果然,10分钟后,《新闻联播》最后一条,播出了海地的最新消息。

  在海地工作12天,我们共拍了420分钟素材,其中,周琨拍了三分之二,我拍了三分之一;编辑新闻成片32条,其中,小熊编了五分之三,我编了五分之二。我干活远不及他们俩多,但若套用“年龄×职务×体能倒数×工作量”的公式算出分值的话,我与他们基本持平。

  摄像专业培训班

  在海地,3人报道组每人都要身兼多职,采、编、传送得科学安排,否则就会顾此失彼。

  我们每天有多项采访任务,多数时间熊传刚和周琨一组,完成一次采访后,熊传刚编新闻,周琨准备传送。需要在现场出镜就麻烦了,情急之下,我突然看到了在身边做警卫的防暴队员,让他帮帮忙行不行?没想到他就是一个DV爱好者,把摄像机放到肩上,想着马上就升任央视记者还很激动,我稍加点拨,他很快入道。此后,这位防暴队员又担任了多次我的专职摄像,越来越专业。他还提供了很多在执行任务时拍摄的录像资料,丰富了我们的新闻内容。

  不叫的蚊子最咬人

  海地有句谚语:天空飞机轰鸣,地上子弹呼啸,唯有蚊子不叫。海地的蚊子不出声,咬手臂一口,整条胳膊痒。

  地震后,整个太子港卫生状况糟糕,加之腐臭笼罩大地,蚊子更加猖狂,我们经常加班到凌晨,正是蚊子最活跃的时候。喷避蚊水在暴露的皮肤上,是当时最好的办法,只是喷避蚊水的间隔越来越短。

  晚上与蚊子斗,白天还要与高温斗,虽是冬天,海地中午的气温也在35至40度左右,外出采访穿上防弹背心,带上头盔,捂上口罩,一会就汗流浃背,奔涌的臭汗黏得人迈不动步,更是浸得蚊子包出奇地痒,惟一的办法就是挠,直挠得皮肤溃烂。后来我们每人找了一条维和警察穿的大裤裆训练裤,情况才略为好转。

  装聋作哑不是坏事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营地很小,地震后房子不敢住了,就在院子里搭了十几顶帐篷。我们住的帐篷紧挨着大功率发电机,24小时叫个不停,声音大得对面讲话都听不见,遑论睡眠。营地在太子港机场的跑道延长线上,飞机在头顶飞来飞去,起降的轰鸣声也给发电机的噪音推波助澜。不过,头几天没怎么睡,后几天一挨床板马上睡过去,并无妨碍,只是分贝太高耳朵已经麻木,听力明显受损。回国后,领导的表扬话、同事的奉承话、后辈的仰慕话,一概听不太清,因此心也不乱。

  一次普通的出差,干点事儿,对得起记者的良心,不辱没领导的信任,足矣。

  (新闻中心 冀惠彦)

责编:李娟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