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和机械装备制造业“铸龙”工程,引导和扶持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首批命名21家“小巨人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配套协作能力明显提高。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9个,57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总投入180亿元。启动宁东煤电化重点项目群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大地汽车、发电集团多晶硅等项目填补了区内空白,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签约和落地项目明显增多,产业特色日益突出,“一强五优”产业支柱作用显著增强,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88%。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4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建国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建成国家级羊绒产业基地,厚生记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年工业增加值跃上200亿元台阶,达21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3.1,提高6.1个点。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有力推进。战胜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新增设施园艺4.8万亩,总量达21万亩,占全区的三分之一。有效应对“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大力实施奶产业“铸龙工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奶产业稳定发展,奶牛存栏达11.5万头。粮食总产量达90万吨,创历史新高。花卉、长红枣、“适水产业”、酿酒葡萄和清真牛羊肉等产业迅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快速起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到164家,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35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5.9万亩,改善了50万亩农田的灌排条件。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深入推进,8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直接服务于“三农”,农村信息化工程实现“村村通”。全年农业增加值达30.23亿元,增长7.3%。
服务业蓬勃发展,聚集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加快建设“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编制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新华商业圈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兴庆、西夏市场带繁荣活跃,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迅速发展。空港、陆港、银川物流港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河东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绕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南门汽车站迁建完工,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发展会展、中介、金融、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成功举办房博会、汽车展、清真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成交额达4亿元,会展经济起步良好。加强房地产供应总量和结构调控,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稳定。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银川世界岩画馆建成使用,中华回乡文化园、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旅游总收入增长30.6%,荣获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和十佳节庆旅游城市。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33.17亿元,增长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