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像资料馆 蒋春柳:“资料导演”机制创新 实现“双赢”和“发展”

 

CCTV.com  2009年09月29日 17:5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上海音像资料馆的蒋春柳,也是世博项目组的成员之一。前面我的同事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世博项目的总体情况,也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精彩的视频。那么接下来,我将从另一个层面探讨 “资料导演”机制能带来哪些效应,以及代表我们音像资料馆怎样的理念。

所谓资料导演,往小里讲是负责节目资料部分的创作。但它又包含着辅助创作、激发创作、以及引领创作的功能。这些我的同事都介绍过了。

那么在座很多来自各地的电视台老师可能会有些疑问,你们搞资料导演说的花好稻好,对我们电视台来说,除了帮助编片子,还有哪些好处?而另一些来自音像馆的老师,可能也会问,你们搞资料导演,不就是资料员的升级版?帮人家干了活,除了在片子上打几个名字,还能有什么?

我想大家的疑问都很对,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资料导演,除了对片子负责外,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最后,我们认为,我们资料导演,就是一座桥梁,沟通音像馆和电视一线频道的桥梁,“求双赢、共发展”是我们的理念,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事实上,也印证了我们的想法。

下面我就结合世博项目来谈谈,我们是如何通过“资料导演”机制创新、实现“双赢”和“发展”。

有效成本管理

首先我们来谈钱。我们知道一个大专题的成本,除了人力成本,很大一笔是资料、设备成本。通过“资料导演”的机制,实现有效管理成本。我想很多电视台的老师会有感触,频道投了很多钱拍了片子,最后出来就那几集成品,很多素材带往往不知所踪,也许成了一些编导的压箱货,但对频道来说却是损失。

控制磁带成本

而我们资料导演,从专题一启动就开始参与其中,进行磁带管理。我们为编导所领的空白带进行分类,分成为拍摄带、资料带和编辑带,并为每盘磁带进行编号,这样一方面方便编导使用,另一方面每个编导领了多少磁带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能够进行成本控制。到专题片完成后,能非常明晰地掌握磁带动向。以《百年世博梦》为例,从总编室过来的数据看,2008年以“世博”名义领的1269盘空白带,剔除有180盘左右为日常世博报道用,截止到目前我们回收的素材带共1075盘。大家可以看到98.62%素材带都已经回收了。因为这些磁带有很大部分是高清HD磁带,非常贵,按照这些磁带的价值来算,我们就帮频道回收了10多万元的磁带。资料导演,可以帮助从源头上进行磁带管理,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控制采集成本

在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每个专题大片,都必须划出一大笔资料成本。像这样《百年世博梦》这样专题片,资料构成占70%左右,除了馆藏的资料外,更需要大量外购资料。大家都知道,现在资料价值越来越珍贵,国内科影厂的价格已经不菲,那一些国外的素材,尤其是独家珍贵素材,更高达一分钟2000欧元的价格。如果用10分钟这样的素材,那个成本就不得了。因此如何甄别筛选资料,减少资料采集成本,也许是频道领导和制片人所关心的事情。如果由编导自己采集素材,当然也能找精彩的镜头。但是交由资料导演来做,却更合适,因为资料导演们不光熟知已有哪些资料,更清楚该通过哪些途径去找资料,有什么合作关系可利用,《百年世博梦》素材采集过程中,就有国外音像机构,出于良好的合作关系,将部分珍贵版权资料免费赠送。光这一项,资料导演就为项目组节省10余万资料费用。

内容资源建构

谈完钱,我们来说谈“物”。很多电视台的老师也会有困惑,一个专题片花了大钱拍完了,可素材一大堆也没人整理,过了一段时间就不知道到哪里去。而对资料导演来说,这就不成问题了。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参与到项目中,和编导清楚一样清楚每盘带子上有些什么内容。所以在拍摄结束后,就能着手整理这一大堆素材。《百年世博梦》拍摄后,结合日常的世博新闻,我们给对世博内容开始了梳理,进行详细的标引和数字化转存。形成了世博影像库、世博城市空镜库、世博人物库等多个专题音像库。

世博影像库

专题库 内容 时长(分钟)
世博历史库 近30届世博会活动影像、照片、图片 约3000
上海世博库 2010上海世博会相关的新闻素材、庆典活动、宣传片等 约5150
世博人物库 230位专家学者的世博访谈、180余位世博相关历史人物 约5000
世博城市库 31个国家近50个城市空镜、自然景观 约3000

这些世博相关素材的梳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宣传报道,奠定扎实的资料基础。所以现在新闻中心关于世博报道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这些资料,今年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的重大直播活动大量采用了这些素材。

这只是一个专题片完成后留下来的资源,大家可能也知道,自从《百年世博梦》之后,已经有多部大片要求上海音像馆的同志们担任“资料导演”角色。包括深受好评的《激荡1978-2008》、《奥运、国运》、《30年,30人》等。在每部专题片进行的同时,我们“资料导演”也在紧锣密鼓地建构着特色音像库。例如“30年财经素材库”、“奥运素材”、“改革开放人物库”等,还有今年我们集团主推的建国60年的多部大片,同样我们也计划形成体育大事记、明星人物库等多个素材。日积月累,我相信这一系列的特色素材库将成为宝贵资源,会成为频道艺术创作的坚实基础和灵感宝库。那些大牌编导就很有经验,经常跑到这些库房来吸养分、找灵感。所以,这个资料导演的好处啊是实实在在看的。

内容资产开发

讲到这里,我们音像馆的老师可能要急了,你讲了半天,还是在帮人家干活。如果从音像馆主体地位来看,能得到什么好处?

大家别急,就像我前面讲的我们音像馆一直提倡“双赢”的理念,双赢双赢就是你得好处我也得好处,没好处的事谁干呀?对我们音像馆来说,很简单,那就是发挥我们的专长,变资源为资产。现在大家都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理念,节目资料就是资源,就是宝库。可这个资源到底怎么挖掘,才能变成资产,还得讲究。你要是不去开发,守着金山银山也是白搭。

所以,我们音像馆近年来一直提倡“变资料为资源,变资源为资产”。我们一直在两手抓,一方面进行内容资源的整合建构,另一方面,进行内容资源的深度发掘,变资源为资产。

还是以世博资料为例,有那么一堆熟知世博资源的“资料导演”,能做很多事情,从多个方面变资源为资产。就像前面叶汀说的,做了《世博档案》的系列、出了世博的书,开展了世博播映。接下来,我们音像馆正计划与百事通公司合作,开展世博快乐导演计划等等。而我们也形成了一份策划案,名为《世博万花筒》。准备将与世博有关故事、典故、知识等,例如“水晶宫传奇”、“爱因斯坦与世博”、“清政府的世博之旅”、“2010世博看点”等,做成一个个2分钟的短片,形成几大系列。我想这个2分钟系列节目既适合放在新闻节目片尾播,也可以放在网上,甚至手机里观看,为世博热身。我们也很希望这个系列能够冲进央视的《新闻联播》。这里顺便插播一下广告,如果在座的哪位老师对这个策划感兴趣,欢迎会后跟我们馆长交流。

玩笑过了,我们言归正传。内容挖掘除了自主研发节目外,对那些拥有自主版权的素材,我们可以考虑组包销售。我记得央视在拍完《故宫》后,就把故宫里面的“门”那些素材打包销售,听说光这个都卖了几千万美元。那我想,我们拥有那么多资源,也可以进行整合销售,比如《百年世博梦》摄制组,就拍了很多桥,上海的桥和世界的桥,我们把这些桥和在一起,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好价钱?不光是桥了,还有很多很多其他东西,我想只要我们开拓思路,就能把这么多资源变成滚滚而来的资产。

人才资产储备

我絮絮叨叨讲了这么久,还有一个最宝贵的资产没说。先请大家看个视频

大家可能猜到这个最宝贵的资产是什么了吧?葛优葛大爷说过:“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虽然是句玩笑话,却也是事实。我们管理内容、整合资源、开发资产,都离不开人来做这些。

在我们上海音像馆现有93人,其中35岁以下的就有59人,而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在递增。那么如何唤起这批年轻人的工作热情,留着他们的人更留住他们的心,这都是我们音像馆一直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机制,寻求理念创新和事业突破,所以,从基础管理、到资料播映、再到07年的进驻管理、以及08年的资料导演,我们不断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正是有了“资料导演”这样的模式,给了我们年轻人更多锻炼机会,不光帮助他们开拓眼界提高了业务水平,更唤起了他们对资料工作的热爱。我想有了这份热爱,只要假以时日,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张景岳”老师出现。

好了,前面我从资料管理、资源建构、资产开发以及人才成长这几个方面来谈了“资料导演”模式的效应,大家也能看到,这些都是为着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而且这个发展不光是电视台或是音像馆单方面的发展,而是共同的发展。你的资源交给我来打理,我的人才交由你来培养。有了合作和双赢的理念,才会你好我好大家好。

总之一句话,只有秉持双赢的理念、抱着合作的态度,朝着共同发展的目标一起努力,才会把我们整个广电事业推向前进。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编:薛爱民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