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中央新闻单位名编辑名记者江西老区行"一行100余人终于抵达活动第一站--"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在井冈山的第一天,被编辑记者形容为"像行军打仗一样紧张":上午抵达驻地,放下行李,立刻动身前往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毛泽东旧居和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馆参观;午餐后,20分钟洗漱、换红军服,便开始了走挑粮小道、参观黄洋界的行程;而当编辑记者大汗淋漓地回到驻地,冲凉的时间也只有可怜的10-20分钟,随后晚餐,观看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
然而,当每个人在夜幕降临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地,短短一天里所积累的感动和感悟开始在心底慢慢沉淀。
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震撼心灵
如果说运用声光电技术展示的井冈山斗争全景画让编辑记者对三湾改编、茨坪安家、井冈山会师、黄洋界保卫战等大事件有了一个总体认识,那么作为中宣部"1号工程"的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则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展品让编辑记者了解到了那段伟大历史的更多细节。
用身躯挡住枪口的红军战士马义夫,被敌人割了舌头、用脚沾着鲜血书写"革命必定成功"六个大字的刘仁堪,遇害后头颅被悬挂在城墙三天三夜的伍若兰……在井冈山这片土地上,共有5万多位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
当编辑记者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些感人事迹时,他们的心灵也在经历一次洗礼。新华社记者张寒用"震撼"来描述自己的参观感受,誓死保守秘密而惨遭敌人杀害的朱德夫人伍若兰给她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她就义时只有26岁啊。那个时代的年轻知识分子能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太令人敬佩了。"
责编:曹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