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卫填海到煮海为盐,从临海惧潮到逐海遏浪,从古老传说到历史现实,人类一直地寻绎着与大海的关系。
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唇齿相依、和睦与共。我们渐渐懂得,人与大海本是朋友,惟有和谐相处,方能共存共荣。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生生不息,亘古如斯。而新一轮沿海开发,必须恪守此律——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实行绿色开发!
耕海万顷,养海万年。这既是我们对沿海开发的真切领悟,也是我们对大海的应有馈报。
绿色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有的同志认为,要“开发”就不能“保护”,要“保护”就很难“开发”。实际上,这是没有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把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环保优先,是新一轮沿海开发的价值取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针。经济发展要上去,生态环境也要上去,这是人民群众对沿海开发的殷殷期盼。
在江苏沿海,大自然赐予我们丰赡而富足的资源:下转A5版上接A1版
广袤湿地,无垠滩涂,鹤翔鸥飞,麋鹿徜佯……但如果沿海经济发展起来了,而沿海生态环境却被破坏了,海洋污染程度加剧了,这样的开发就是失败的开发,不是功而是过。
曾经有一种误读:海洋的容量大,自净的能力强,陆地污染“入海为安”。实际上,“海纳百川”不是没有底线的。具体而言,沿海的环境容量虽然比内陆要大,但江苏沿海浅滩较多,加之海洋潮汐的洄流作用,环境容量并不宽裕。所以,对那些抱着沿海环保门槛能不能降一些、治污投资能不能少一些的工业项目,我们要坚决地说“不”!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我们的沿海开发,如果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不仅生态环境无法承载,而且发展成果也会大打折扣。在沿海开发的每一步,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减小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推动经济在环境容量可承载的限度内又好又快地发展。
坚持绿色开发,就是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贯穿于沿海开发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江苏沿江开发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指导原则,在沿海开发中同样适用。这就是全面落实“四优先”方针,创新开发模式,提高产业、人口、居住“三集中”水平,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行集中、集约、集聚式的高效开发,通过刚性制度与经济杠杆的运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沿海人民创造一个碧海、蓝天、绿水、青山的生态家园。让绵延近千公里的江苏沿海,真正成为面向国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带、现代沿海城市带和生态旅游风光带!
责编:曹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