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省沿海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我省新一轮沿海开发全面启动。
“如果说‘九五’的重心在沿沪宁线,‘十五’的重心在沿江,那么‘十一五’的重心将在沿东陇海线和沿海”。李源潮书记在全省沿海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这一表述,充分阐明了沿海开发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三江”到“四沿”,生产力布局的这一新架构,既是江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省的生产力布局主要是按照沿江、沿沪宁线和沿东陇海线三条轴线横向展开的,“三沿”地区的三大产业带建设已经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就要不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引擎。现在,江苏发展的土地和环境等硬约束日益加剧,而我省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沿海滩涂面积超过1000万亩,人口密度仅为全省的1/2。把布局的重心转到沿海,培育和形成一条纵向的经济增长轴线,一方面能为我们“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拓展新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培育带动苏北振兴的新增长极,实现“三沿”有机链接,推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下转A7版
上接A1版如果我们进而跳出江苏看沿海,放眼全国看沿海,那么就可以看到,新一轮沿海开发是全国沿海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开发利用海洋是大国崛起和地区振兴的必由之路。当今全球75%的大城市和70%的工业资本都集中在沿海,我国沿海地区创造的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60%。以沿海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振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江苏沿海地处我国沿海、沿江、陇兰三大经济带的交汇处,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现在连云港建设和发展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制订的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明确把江苏沿海列为长三角北部沿海经济带。
而现实是,江苏说起来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但实际上东部沿海却是我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果我省沿海集散不畅,经济断流,不仅会形成发展断层,制约全国沿海的整体发展,而且自身也有被边缘化的可能。科学规划和推进沿海开发,就是要使江苏沿海“洼地”崛起,连通沿海大通道,形成沿海经济流,真正起到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作用,同时使江苏的发展能处在国家甚至国际经济流道上,如虎添翼,加速起飞。
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要以新的视野重新审视沿海,突破旧有的观念和思维。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苏北属淤泥质平原海岸,缺乏建深水良港条件,所以开发局限于滩涂和养殖业,缺少大工业项目带动,未能形成临海产业带。这种认识并不全面。江苏沿海虽淤泥质海岸所占比重较高,但仍有多处侵蚀性岸线可建深水海港,且后方陆域宽广,以中西部和欧亚大陆桥沿线地区为纵深腹地,具有其他沿海港口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完全可以依托港口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新一轮沿海开发一定要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实现港口、产业、城市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突破过去囿于“滩涂开发”的旧思路,来一次思想大解放。
“2005年,沿海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万多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我省沿海地带每平方公里的GDP是广东沿海地带的1/6,山东的1/5,浙江的1/4。”差距也意味着潜力。沿海开发会议提出了“两步走”的目标,展示了沿海开发的光明前景。
“十一五”发展看沿海,全省人民充满期待。
责编:曹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