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优秀论文选登:广电媒体资产与宣传档案、节目资料异同之初探

 

CCTV.com  2008年10月09日 17:0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  

编者按:  该文阐述了广电媒体资产、宣传档案、节目资料三者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广电媒体资产是宣传档案、节目资料在数字化时代的延伸和扩展。对媒体资产及媒体资产管理的研究是新闻资料学新的研究课题,新时期呼唤新的管理模式——资料、档案一体化管理,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源价值的增值。该文作者围绕当前业界理论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阐述。本文获得“2007年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论文评选基础理论类”一等奖。本期特刊载此篇论文推荐给全体会员。

 


广电媒体资产与宣传档案、节目资料异同之初探

              王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图书音像资料馆)

一、“媒体资产”概念的提出
“媒体资产”是一个近几年才从国外引入的新概念,对其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就笔者可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有以下三种解释:

第一种观点:媒体资产是媒体的知识性财产。
“资产就是财产。媒体资产就是以媒体产业产品为形式的知识性的财产,具体地说,媒体资产就是具有保留价值的音频、视频、资料、数据、文本、图片等等。现代媒体资产都以数字形式保存在计算机或网络中,在交互式服务中转化成财富。”——(《广播媒体资产积累和价值实现》吴晓飞 声屏世界2002年第4期)

“媒体资产管理的对象,简单说是含有知识产权的内容,详细一点说,主要是特指媒体所拥有的,保存在各种介质上,看得见、听得见却摸不着的内容;……是媒体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初识媒体资产管理》亦平 电视研究  2003年第6期)

第二种观点:节目内容即“媒体资产”

2005年10月26日一28日,首届亚太媒体资产管理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提出了节目内容即“媒体资产”的概念。

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阿富汗、荷兰等16个国家广电媒体的主席、专家学者和跨国公司总裁以及国内数十家电台、电视台和音像资料馆的代表出席了会议。“目前,全国各级广电媒体拥有大量的视音频节目资料,是极具价值的媒体资产,它的完好保存、全面管理和充分再利用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目内容的多层次利用和多形态发布,迫切需要改善对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节目内容,即‘媒体资产’的管理。”——(《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10月27日记者姜虹报道)

第三种观点:媒体资产就是媒体数字资产。

“所谓‘媒体资产’,广义上来讲,包括媒体所拥有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储备的资金等属于媒体的一切财产;狭义来讲,就是数字资产,即媒体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媒资管理实施四大关键要素——2005中国报业媒资管理系统建设状况调查 上篇》韩志国 王雪 《中国传媒科技》2005年第三期)

对于以上三种解释,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有些片面。第二种观点过于狭隘。第三种观点最为准确,而且也最符合“媒体资产”这一概念提出的初衷——

 1、“媒体资产”这一概念,准确地说“媒体资产管理”理念是2000年以后由美国的IBM引入中国的。当时,IBM公司为许多行业设计了内容管理解决方案,从IBM当时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IBM公司为银行、金融市场、政府、保健和生命科学、工业、保险、媒体和娱乐、零售和消费产品八个行业设计了内容管理解决方案。IBM公司在针对各行业数字方案设计中发现了数字内容(包括音频、视频、文本和各种非静态图像)这个市场的潜力,随即专门成立了相关部门负责这方面的业务,涉足数字内容多媒体解决方案。国内媒体业界人士在汉化IBM公司 “媒体和娱乐” 的数字内容多媒体解决方案时,翻译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约定成俗,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第三种观点“媒体资产就是媒体数字资产”最为接近IBM公司的初衷。

2、“媒体资产”概念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发展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媒体将多种多样的内容载体形式转变成统一的、数字化的、计算机可读的电子数据形式变为可能,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内容。“数字化的计算机可读文献”是媒体资产最为显著的特征。可见第一种观点“媒体资产是媒体的知识性财产”是片面的,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3、媒体单位包括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等诸多形态。每一种媒体都有其特有的媒体资产,报社杂志社每期版面的数字内容、通讯社每天发出稿件的电子数据、网络媒体每天推出的多媒体信息、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天播出节目的数字化内容都是不同媒体各自所特有的数字资产。显而易见,第二种观点“节目内容即媒体资产”过于局限。

二、广电媒体资产

其实“媒体资产管理”理念最早引入中国是从广播电视系统开始的,所以才有了第二种观点“节目内容就是媒体资产”的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需要庞大的、有价值的内容来支撑。而数字化内容更是网络社会强有力的支持者,没有内容的网络将是短命的泡沫。因此,媒体的数字资产管理受到了不同媒体的高度重视。

具体到媒体行业里,“媒体资产”这个概念所代表的又各有侧重。对于报业、杂志、通讯社来讲,各种各样的稿件网页、图片、版面文件、背景资料信息等等,这些大量的用于出版或服务的数字内容都是其数字资产。

就广电系统而言,数字资产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外,主要还是集中在大量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内容上。广电媒体资产就是节目及与节目内容相关的数字资产。广电媒体资产包括:节目、节目制作计划、采访记录、录音素材、播出稿件等等一系列与节目内容相关的数字化内容。
  三、宣传档案和节目资料

1、宣传档案

宣传档案一直是广播电视系统档案管理部门收藏的重点。在《广播电视宣传档案、资料管理办法》(1994年12月2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中,对“宣传档案”有明确的解释: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广播电视宣传档案,是指广播电台、电视台(以下简称各台)在宣传活动中采录、播出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节目的文字稿、录音带、录像带。广播电视宣传档案是广播电视宣传活动的真实记录,记载着广播电台、电视台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反映了全国各行各业,各地区,各部门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的面貌,是进行日常播出、工作查考,经验总结,历史研究的真凭实证和必要条件,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节目资料

节目资料是广电系统资料部门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一直没有权威的界定,在《广播电视宣传档案、资料管理办法》(1994年12月2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中,虽然没有提到“节目资料”这一概念,却有类似条目“宣传资料”:“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广播电视宣传资料,是指各台在宣传活动中为了节目制作和播出,通过交换、征集、购买等途径收集的各种节目的录音带、录像带及唱片。”

从《广播电视宣传档案、资料管理办法》对宣传档案和宣传资料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宣传档案是各广播电台、电视台本台自己制作、播出的节目,宣传资料是本台收集的外台节目。也就是说宣传档案和宣传资料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本台节目和外台节目。

笔者以为,以“宣传资料”代替“节目资料”的概念有失准确。资料,是为某种特殊需要(个人、单位、专项)而收集、整理的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文献。节目资料,就是由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机构所播出的节目转化而成的资料,是具有资料价值的节目。节目资料的主要载体形式是音像型。通俗地讲,能被再次利用的、已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就是节目资料,无论它是本台节目还是外台节目。

四、广电媒体资产、宣传档案、节目资料三者之异同
    1、三者相同点

①三者所包含的主体内容相同。
在广播电视系统内,媒体资产、宣传档案、节目资料三者都围绕着同一主题——节目。是不同部门、不同时期,从各自业务的角度对同一主体不同形态的不同称谓。 “宣传档案”是档案部门对收集来的本台各种节目的文字稿、录音带、录像带的称谓;“节目资料”是信息资料部门对具有资料价值的节目的称谓;“媒体资产”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顺应时代发展,对节目进行数字化转存和管理的称谓。

②三者都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时间上看,“宣传档案”概念产生的最早,几乎与广电系统档案工作同步产生。“节目资料”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对广播电视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节目及其衍生资源重复利用的价值。而“媒体资产”概念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产物,数字化内容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内容产业的核心资源。

2、三者不同点

①载体形式不尽相同:世上的文献按载体形式可分为书写型、印刷型、缩微型、音像型、机读型等。

宣传档案的载体形式是音像型、印刷型、书写型三种载体并存, 注重文献的原始形态。

节目资料的载体形式是音像型,注重文献的音响、视觉效果。

媒体资产的载体形式是机读型(即计算机可读型),是节目及其衍生资源数字化之后的形态。注重文献的兼容性、通用性。

②内容有所差异:

宣传档案专指本台已播出的节目的文字稿、录音带、录像带等。

节目资料既包括本台节目,也包括外台节目,只要是在制作新节目时可作为素材使用的已播出过的节目都可称为节目资料。

媒体资产是宣传档案和节目资料两者数字化之后的文献,是电子数据形式。

③作用(目的)不一样:

宣传档案重在收藏,以保管为主要任务。

节目资料重在使用,以利用为目的。

媒体资产重在数字化管理,以开发经营为目标。

3、三者关系

三者交叉,不完全相等,是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媒体资产是从数字化管理的角度,宣传档案是从收集的角度,节目资料是从使用的角度。

五、结论

   1、媒体资产的全称是媒体数字资产。媒体资产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对媒体资产及媒体资产管理的研究是新闻资料学新的研究课题。

    媒体资产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媒体资产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不仅能丰富新闻资料学的研究内容,而且能扩展新闻资料学的研究范围;并且能促进业内对“媒体资产”这一概念形成统一认识,对“媒体资产管理”理念达成共识。

   2、广电媒体资产是宣传档案、节目资料在数字化时代的延伸和扩展。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捋顺“节目”管理思路、充分发挥“节目”这一特殊资源的作用很有必要。

在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长期以来被视为宣传档案来进行收藏和保管。把“节目”作为资料来管理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导致的结果是:对“节目”——这一广播电视特有产物的管理更加混乱,档案部门、资料部门、制作播出部门都想管理,实际陷入无政府状态。

把分别属于不同部门、不同频率单位,甚至散落在编辑记者个人手中的节目、节目制作计划、采访记录、录音素材、播出稿件等等一系列与节目内容相关的信息数字化转储后,作为媒体资产全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才能保证将已播出的、分散的、零碎的节目及其衍生资源收全、收齐,将无序变为有序。

3、当今时代内容为王。广播电台、电视台是内容生产大户,媒体资产就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最珍贵的数字化内容。

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需要信息技术与文化内容的交融汇合。技术是手段,内容是核心。当今时代内容为王,广播电台、电视台是内容生产大户。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未来的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内容和服务产业边界将会越来越扩大,媒体资产这一新兴的数字化内容将会借助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得到有效管理,使之成为内容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新时期呼唤新的管理模式——资料、档案一体化管理,提升广电系统信息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网络时代正在席卷全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了存储、传递、利用信息的方式。“节目”无论是作为“宣传档案”,还是作为“节目资料”,都是信息,由于信息开发利用的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而互相融合、趋于一致,使得资料和档案的管理方式也从传统的独立管理模式逐渐向现代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

5、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源价值的增值。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的大趋势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推动着资料、信息和档案事业走出地域的限制,走向一体化。而媒体资产管理理念的引入使得广电系统资料、档案一体化管理成为必然。

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建立一个集资料、档案等文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料、档案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服务,改变过去分散的、小规模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方式,建立一个由资料部门和档案部门组成的联合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组建联合信息网络,把分散的资料、档案信息资源联成一个集成信息网。不仅能够支持节目、素材以及各种内部信息的数字化采集、编辑、播出、审核和存储,还能够全面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并可以同时用多种方式(如网络、交互电视、移动通讯等)来发布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为广电媒体资产扩展了新的发布渠道和新的受众群,使广电媒体资产的利用者成倍增加,大幅度提升媒体资产价值,实现由宣传档案、节目资料到资产资源的根本性转变。

参考文献:
1、金元浦:内容为王:数字文化产业的崛起,文艺报 2004年02月12日
2、王秋成:试析图书、档案、文献一体化服务,兰台世界 2007年第6期
3、张恩元:利用媒体资产管理提升信息管理水平,现代电视技术 2004年第11期

 

 

 

 

 

责编:薛爱民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