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淡紫色的马铃薯花开在盛夏的西吉原野上,远处退耕还林后的山绿意葱茏。
西吉曾经的贫瘠使它比宁夏的首府更加声名远播,锁定“埋在地下的宝物”马铃薯产业后,期盼土里生金的西吉人,很多拥有了自己的致富梦。
联合国确定今年为“世界马铃薯年”,彰显马铃薯对世界粮食安全、扶贫致富的突出贡献。在西吉这个曾被联合国评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一颗小小的马铃薯,承担着地方政府调整粮食结构,增加粮食产量的重任。同时,也深切地改变着这里贫困农民的生活。
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老张
老张有很多头衔,县人大代表、县工商联代表等等,最知名的是“新营乡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
“深圳,湖北,江南,西吉洋芋在好几个大市场上相当有名气,白洋芋一吨发货两千块钱,红洋芋要到两千四到两千五。供不应求,价格好得很啊!”2007年,老张销售马铃薯五吨多,收入十万元。老张富了,更让老张骄傲的是从2003年在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经销协会,从无序到井然,行业组织更好地与外市场互动,为更多农民谋了利益。
新营乡因为交通便利,市场成交价格高,邻近的薯农都在此交易,在西北一带人气很旺。老张他们瞄准了终端市场——“原来广州人给咱们当老板,咱们给人家搞代办,现在把洋芋直接拉到广州后,他们给咱们做代办!”
经销协会成立后,经过培训的农村妇女对马铃薯分级捡筛,仅装卸一年能收入四千多元,分捡工每年工作三个多月,收入都在两千元以上。
老张只念了小学三年半,11岁时,父母生病没钱看去世了。“九零年以后,我的家庭收入供得起娃娃们上学了。现在的院子是分三次盖的,当时困难啊,这两年马铃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准备整个拆了重盖。”
种植大户牛国宝
牛国宝认为政府宣传的人均收入800元的数字太保守:“西吉十年九旱,但是十年九秋不旱。马铃薯如果秋天雨水好就丰收了。种了洋芋,三轮车、摩托车、存款都有了,要是实实在在地说,人均收入都一千好几。种地恐怕不行。”
牛宝国种了十亩马铃薯,又包了别人的50亩地,一亩地好一点就是4000多斤,今年市场价格随着粮食价格上涨,从4毛涨到9毛多了。虽然种子的价钱高,但小牛还是对丰收充满了憧憬。
小牛细数了政府的扶持:“旱地补贴是一亩13块钱,种100亩就给补100亩,政府给打到折子上。我们是种植大户,去年一亩地免费给
但小牛也有担心:“一个乡这么大的面积,现在才4个农技员,农忙时根本忙不过来。”老牛期待在马铃薯种植的各个关键环节都有实用的技术指导。
薯农期盼粮食直补
西吉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级贫困县,虽有300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但一度只是“穷人的餐点”。2002年后,“粮、经、饲”三用的马铃薯成为地方优势主导产业,西吉因此也跻身“全国县级经济增长百强县”。
西吉农牧局局长杨伟介绍,全国种植马铃薯超过100万亩的仅四、五个县,2007年西吉种植马铃薯125万亩,总产量166万吨。全国唯一一个县级马铃薯种植技术研究中心就设在西吉,其马铃薯脱毒种薯科研成果居全国前列。
西吉每年享受良种补贴的土地面积只有两万亩到三万亩,面积比较小。请求将马铃薯纳入国家粮食直补的提案,西吉去年从县上报到固原市,又从固原市上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由宁夏代表团带到全国人代会,两年过去了,西吉薯农一直期盼着好消息。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告诉记者,马铃薯是排在玉米、小麦、稻米之后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国际马铃薯年正在致力于提高人们对这一改变世界的平民食物在农业、经济和世界粮食安全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责编: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