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至19日,为期4天的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长沙市携多个重大文化项目组团参展。5月17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将在深圳隆重举行“长沙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新闻发布会。
此次长沙参展团成员包括部分市直部门、各区县(市)负责人及三辰、拓维等企业负责人和项目签约代表共100多人。在文博会上,长沙市特别精心策划了一个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的专题展览来展示长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这个展览中,代表长沙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物四羊方尊(仿制件)、三国孙吴简椟(仿制件),工艺产品湘绣、中国红瓷、铜官窑陶器等多种展品吸引了大批观众。
在这次文博会上,长沙参展团重磅推出了多批重大文化项目。记者获悉,6个金额在2000万以上的大型项目将在会上签约,签约金额20亿元。另外,长沙参展团还策划包装了55个项目到展会上发布,总金额达800亿元,其中仅岳麓滨江新城项目就高达500亿元。关于这些项目的详细信息,均可在长沙参展团精心准备的“项目招商册”上一览无余。
据介绍,长沙文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长沙现有文化经营个体户10万多家,文化法人单位2280个,其中经营和资产过亿元的文化企业有长沙晚报集团、长沙广电集团、湘绣城等10家,从业人员22万,占全部从业人员9%。2006年文化产业总产值360亿元,增加值171.56亿元以上,占全市GDP9.7%,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50.8%,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截止到目前为止,长沙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媒体传播、出版发行、休闲娱乐、歌厅演艺、卡通动漫影响广泛。在媒体传播方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发展迅速,长沙广电集团政法频道、女性频道已在北京、武汉、美国落地;现代女性频道与湖北军威集团合作,通过数字网络覆盖全国;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长沙继拍摄《雍正王朝》、《走向共和》之后,《恰同学少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和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湘剧《古画雄魂》、广播剧《生死大营救》和歌曲《你是一棵树》分别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入选作品奖。田汉大剧院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动漫产业方面,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高新区,原创卡通“蓝猫”为全国第一卡通驰名品牌,2006年全国原创总产量8.2万分钟,长沙近3万分钟,三分天下有其一,原创动漫数一数二的企业都在长沙;在工艺美术产业方面,中国红瓷、菊花石雕、铜官窑陶器等走俏国内外市场;在文化旅游业发面,以国家4A景区刘少奇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名人故里游十分火爆;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沙已经修缮和保护了12条历史文化街巷,完成简牍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另外,“一江两岸”百里文化走廊正在规划,“两馆一厅”、橘子洲文化生态景区、长沙晚报报业文化园、长沙新广电中心等项目正在建设。
记者获悉,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长沙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长沙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长沙文化发展的定位是“文化名城、休闲之都、创意中心。”按照这一定位,长沙市委、市政府率先制定了“十五”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带”即湘江风光带、“七片”即重点建设和发展的7个文化产业集中区域、“多点”即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景观的总体结构布局,将重点发展媒体传播、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娱乐文化、文博会展、文教体育等六大文化主导产业,提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长沙的支柱产业。2006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在继续壮大原有六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动漫游戏、民间工艺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文化总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责编: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