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作客《我有问题问省(部)长》
谈灾区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CCTV.com  2008年07月02日 11:2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周和平:灾区公共文化建设要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灾后文化设施的重建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请问周部长,灾后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和灾前相比有何不同?还有它的密度和功能与全国的整体水平相比如何?

 

  周和平: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虽然这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说,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特别是农村。因为整个文化事业费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不足0.4%,人均的文化事业费,06年才达到11.91元。因为这种长期的投入不足,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设施陈旧,很多地方没有办法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为此,中央很重视,连续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而且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文化应该说正在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因为基础薄弱,所以显得更为艰巨。

  第二位,多大面积?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人口的覆盖率等来规定标准。一个城市要有几个馆,它的覆盖率要有多大,比如几公里要有一个这样的设施,都做了规定。

  再一个是它的内容。比如图书馆建成了,要规定藏书,规定了一个多少万人口的县要有多大藏书量,同时要有这个计算机的网络,包括文化共享工程,这些能够来提供服务。这些都做了,从内容上也都做了具体规定。

  灾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既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也要符合灾区的实际。我相信通过中央政府的支援,各级政府的重视,肯定比灾前要上一个新台阶,公共文化的水平会有大大的提高。


  主持人:谢谢周部长。还有哪位记者?


  记者:我想请教周部长的问题稍微离这个地震远一点,就是说传统的节日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么我们知道,端午也成节了以后,我们会不会在国家更加重视传统的节日这个传承工作,包括我们文化部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周和平:应该说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多数传统节日它和节气联系在一起,中国的24节气在中国的周代已经形成了,反映了我们的先民对于宇宙的一种观察和总结。农耕社会要总结出当时什么季节干什么,种什么庄稼。所以这些传统节日,对于指导农业社会,指导农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节气中,加上了文化内涵,逐步地形成传统节日。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春夏之交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传染病多的季节。先民把这个作为讲卫生的节日,比如点艾草,用艾叶水洗澡等等,各地有不同的民俗,都是减病防瘟防灾的措施。以后呢,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所以就加进了崇拜龙的理念。后来屈原在长江中游的汨罗投江,长江中游地区加进了爱国主义的内容,所以纪念屈原。这个影响比较大,大家知道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实际上其他地方也有,比如到了浙江一带,增加了纪念孝女曹娥的内容,增加了它的内涵。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用这种方式来传承,它对于滋润一个民族,对一个民族的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来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中国人还要有中国的DNA,中国人还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国务院批准把端午节作为我们国家法定节日,一些传统节日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这些应该说就表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建设和谐社会当中要发挥他们的作用。

  文化部作为主管部门,我们对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些设计,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主要是调动民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实践证明,这个是非常对的。比如划龙舟,很多地方到这一天都要组织这样的活动,有的地方,像秭归,屈原的故乡,它是非常传统的,先是祭祀屈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纪念,使我们的青少年在这种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来受到教育。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生动和详细的解答。今天通过周部长的详细介绍,我们对文化系统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也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也非常感谢文化部以及您个人在抗震救灾和灾区文化系统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做的辛勤的努力,非常感谢。我们和您一样非常期待灾区能够早日重建,并且能够对灾区的文化遗产做到妥善的保护和重建。非常感谢周部长做客我们演播室,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节目,再见。

 

  周和平:再见。

责编:周铁成

6/6 < 1 2 3 4 5 6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