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来了!卡洛斯·戈恩来了!文德恩来了! 4月20日,通用汽车、日产-雷诺、大众、丰田、大众、梅赛德斯-奔驰……这些声名显赫的汽车业巨头的高管们将在北京集体亮相。能够吸引这些“大人物”走到一起的,除了北京车展这个全球第六大的展示舞台外,更重要的无疑是其背后那日益崛起、无比庞大而充满生机的中国市场。
08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预计将达到1000万。从200万到1000万,中国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并保持着超过15%的高速增长率。据业内专家保守估算,中国至少还将有持续10年以上的稳定增长,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汽车是今年乃至今后相当时期内全球汽车市场最大的“希望”所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左右世界汽车行业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卡洛斯•戈恩在去年的东京车展上说出:“谁在中国成功,谁就在世界成功”的根本原因。
面对1000万辆的大蛋糕,如何才能够分得更大的一块?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调查报告显示,有88%的汽车公司高管认为,随着亚洲汽车产量急剧增加,消费者偏好也将从北美和欧洲车向亚洲转移。这表明汽车业界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应该也必须成为今后产品研发的一个重要基准。事实上,在中国这个缺乏强势本土品牌的市场,充分的竞争让中国消费者具备了世界上最“挑剔”的眼光。可以说,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就等于满足了其他。
然而,满足世界上最“挑剔”的消费者,却并非易事。以奇瑞和吉利为代表的本土自主研发品牌,其产品研发立足与中国消费需求,但由于先天和后天所限,难以在短期内成为主导力量。以一汽奔腾为代表的引进技术二次开发和以上汽荣威、名爵为代表的收购国外成熟车型平台和品牌,虽然进行了本土化,但“洋媳妇”始终难免有点水土不服。值得注意的是,像上海大众、广州本田等合资品牌在积累了相当力量后都爆发出自主创新研发的强音。将在北京车展亮相的上海大众LAVIDA朗逸正是利用本土设计力量并联合母公司的全球研发体系,开发更适合中国市场产品的代表。不过,“为中国开发在中国销售”似乎还是将中国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区域市场的角色上。
事实上笔者认为,只有真正以中国消费需求为基准,融合了世界先进技术,并将之视为企业战略产品在全球进行推广和销售的产品,才是顺应中国力量的产品,才能够真正掌握市场发展的主动。据悉,日产将在北京车展上发布一款以中国消费需求为基准,面向全球市场的旗舰车型。这无疑显示了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力量正视,也预示着北京车展将成为将成跨国公司中国战略转型的分水岭。
责编:周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