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超过1700名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家等出席本次年会。 新华社记者姜恩宇摄
新华视点: 粮价、房价、油价
——博鳌亚洲论坛高端人士把脉三大价格走势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3日电(记者任芳、张文娟、郑玮娜、王英诚)近两周来的“全球米贵”使物价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而与此相关联的油价、房价也一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12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粮价、房价和油价的走势。
粮价:增加供给有望中期企稳
“谈到粮价攀升人们更多想到了北美的生物燃料,事实上水资源不足、供应不足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澳大利亚新任农业、渔业和林业部长托尼·伯克说,我们必须调整在农业方面的研发重点,研究农民怎样能在面临自然灾害等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生产粮食,研究如何保护水源和土壤。
全球食品价格自2002年以来持续攀升,到今年初已累计上涨65%。去年,全球谷物价格上涨42%。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世界银行最近的估算显示,国际大米价格今年将上涨55%。
人口大国该如何应对粮价上涨?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阿米特·密特拉建议:目前是中印开展农业合作的最佳时机,中国具有良好的灌溉技术,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亩产量达到印度的2至3倍,而印度16%的耕地需要靠天吃饭。“如果我们今年就开始着眼于长远的合作,也许明年双方的粮食安全就可以改善。”
对于今后的粮价走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粮农机构、美国农业部及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专家预测,随着价格刺激下的供应增加以及需求趋稳,从中期来看价格一边与市场联动,一边逐步趋于稳定,目前的供求紧张局面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2015年国际粮食名义价格将逐步下降至2007年初的水平。
尽管国际粮价已达20年新高,但国内粮价相对稳定。农业部的数据表明,我国粮食自给率10年来一直稳定保持在95%以上,粮食储备达1.5亿吨到2亿吨,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将努力增加生产,控制粮食出口,限制玉米深加工作为进一步稳定粮价的重要措施。
在粮价的推动下,2月份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出8.7%的11年新高。同时,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物价涨幅也分别达到4.6%、7%、12.7%高位。发达国家,美国、新加坡1月CPI分别以6.6%和4.1%创6年和26年来新高,欧元区2月份CPI涨3.3%,创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的新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斯金说,物价尤其是粮价过快上涨,短期内会对贫困人口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需要对他们提供补贴。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对能源、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会促使全球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两相作用,全球范围内短期会出现通货膨胀,但不会太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