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2006年第15届多哈亚运会电视转播活动要求信息通信处建立一套综合网络业务传输平台,实现以下业务需求:前后方工作人员利用台内小号电话以及四线电话实现两边通讯以及导演、主持人之间的通话;为前方网络制播系统提供网络平台;实现前后方网络制播系统间各类业务数据传输;实现前方工作人员访问台内局域网以及互联网的业务需求。鉴于上述要求,网络平台需要24小时不间断支持前后方的制播功能,系统冗余设计和实施就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系统冗余设计如下:前后方的制作、播出平台都通过相应冗余端口或硬件设备做备份;而前后方之间的传输平台根据冗余需求采用2套路由器分别组建了两个平台:B平台和C平台,分别租用2根
为了实现冗余,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线路带宽,采用了以下传输设计方案:B平台主要用于前后方语音通讯、前方低码率素材回传、前方在线浏览后方低码率素材、高码率双向传输。其中语音的最高保障带宽为500K,低码率回传以及在线浏览低码率素材的最大传输带宽为22Mb;C平台主要用于语音通讯与高码率双向传输。
这两个平台在系统工作正常时,需要实现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在某一个系统发生问题时,能根据策略做到自动切换。由于这两个平台的传输带宽都是固定的,为了保障互不影响,就需要做到每个应用的传输链路固定,可以人为指定;在某一系统发生问题时,数据能自动切换到另外一个平台;待系统状态恢复正常时,数据又能自动切回原平台。按照策略简单易行、易于判断故障及系统快速恢复的原则,经过反复测试,最终使用了动态路由传输协议OSPF+静态路由协议相结合的传输平台路由策略,即对于点对点之间的传输主要采用静态路由指定路径传输。如前后方高码率传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走C平台链路、前后方低码率传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走B平台链路,这样指定完成以后再全程启用OSPF协议,在链路正常时,由于静态路由优先,因此数据传输肯定按照指定的路径传输。
语音通讯的冗余实现:语音通讯的模块直接安装到两台路由器上,在某一条专线出现故障时,语音随同其他数据传输根据OSPF策略能自动切换到另外一条状态正常的链路。但如果某一台设备出问题,也会导致语音传输受到影响,为了保障关键岗位的语音通讯不间断,在亚运会期间,分别对播出、主控、虚拟演播室等关键岗位通过两个系统布放了两个小号电话及四线电话。
FC系统冗余调整的重点是在对控制器的配置以及所连接NAS服务器工作站的zone划分上,就是要尽量避免它所连接的服务器出现问题。
调整后,负责不同业务的NAS以及相关工作站只通过某一个固定的阵列控制器的端口访问后方存储。即通过划分zone,负责某个功能的NAS访问存储的控制器端口放置在1个zone。通过此次调整,播出主备服务器从FC上调整下来,变成了利用以太网通过不同的NAS、不同的zone访问阵列,相同的业务分成两部分,分别分到两个zone,两个控制器的端口,如:NASl 和NAS7都负责精编和配音访问阵列的任务。但这两个服务器分别和不同控制器的端口在一个zone,这样如果某一个控制器发生问题,只影响跟它在一个zone的服务器或工作站,所有的业务都能保障有一半在工作,避免了由于控制器的阵列发生问题导致播出等重要服务器的业务受到影响。
另外,这次使用了多个监控软件监控网络的状态和流量,net view监控设备状态,用MRTG和PRTG监控设备流量,用solar wind监控设备实时流量以及CPU利用率等,从各个方面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这次多哈亚运会转播期间,出现了很多临时状况,如IBC整个区域掉电、存储控制器工作不正常、专线链路由于局端设备原因出现故障等等。但正是由于系统全面的冗余设计和实现,在各个环节避免了由于单点造成的故障,顺利保障了亚运会转播活动的进行。网络冗余技术的实现成为了此次亚运会转播技术的一个亮点。
(技术管理办公室信息通信处 刘王勺提供)
责编:张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