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经济频道“新农村”主题宣传深入人心

 

CCTV.com  2008年05月08日 17:38  来源:CCTV.com  

经济频道继20067月成功推出重访大别山 建设新农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之后,再次走进太行山革命老区,于1018制作播出了特别节目《情系太行山 建设新农村》, 以革命将领后代探访故地的方式,反映革命老区普通百姓在建设新农村中的新探索和新面貌,再次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对革命老区建设进行帮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将领后代做记者,创新主题宣传形式

60年前的太行山,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决战。60年后,这些革命将领的后代,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陈赓的儿子陈知建、宋任穷的女儿宋勤、毛泽东的外孙孔继宁,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约记者的身份,饱含着对老区的深情,用他们的视角,走进太行山革命老区,从交通、教育、医疗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关注革命老区在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中的新探索。

在太行山老区,看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后,陈知建将军被太行人民深深感动,向太行山老百姓竖起了大拇指,并挥笔写下了太行奇迹的条幅。老区部分地区的医疗状况则让宋勤忧心不已,彻夜难眠,写下了祝愿老区人民永远幸福安康的散文。重回故里,看到自己曾经就读的小学早已有了新面貌,刘太行感慨不已。孔继宁探访了当年毛泽东主席战斗过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关注了太行山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革命将领的后代转换成特约记者的身份,这种新颖的主题宣传形式,增加了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增强了宣传的效果。

二、以老区农民为主角,以百姓生活为视角

特别节目《情系太行山 建设新农村》进一步发扬了重访大别山 建设新农村的经验,由当地的百姓担当特别节目的主角。晚会上,从八百农民大合唱,到八音会、威风锣鼓等文艺元素都由当地百姓完成,尽管随时会出现跑调的嗓音,但这种与民共乐的形式受到百姓热烈欢迎。《情系太行山建设新农村》每个篇章分别选择了太行山老区的一个典型故事,四个篇章有点有面,寓教于乐,雅俗共赏。在特别节目的最后,由太行山上的一家人端上大米、小米、高粱等五谷,做成一个五谷丰登的景象,共同祝愿老区人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五谷丰登,幸福安康。反映的都是百姓身边的故事,真实感人,在愉悦观众身心的同时,也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政策深入人心。

三、调动社会资源,既做宣传也做实事

经济频道发挥国家主流媒体的品牌带动效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在做好宣传的同时,注重为革命老区办实事,求实效。在节目制作期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仁和药业、华帝集团、天目山药业、山西振东集团、天津一汽等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提供资金和技术等帮扶革命老区建设新农村。经济频道从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出发,投入了大量的屏幕资源,7月首播的《重访大别山 建设新农村》节目在后续又安排重播7次。在第7次播出时的收视率达到了0.75%,这说明只要创新形式,贴近百姓,主题宣传就能够在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上取得双丰收。

(广告经济信息中心提供)

 

责编:张曦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