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针对大会议程提前设计了详尽的直播预案,并完善了备份手段。从丰富视觉效果出发,报道组在活动现场设置了包括86倍、75倍两部高倍摄像机和一部大摇臂在内的9个机位,全景记录了现场庄严肃穆、恢宏大气的活动实况。其中,胡锦涛总书记搀扶红军老战士步入会场、让座等画面细节的精确捕捉,极大地丰富了直播报道的感染力。直播节目邀请中央党史红军长征研究专家,通过演播室访谈、背景短片共同回顾了长征光辉的历程,对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展开探讨。纪念大会结束后,节目还迅速提炼胡锦涛同志讲话要点,进行了深入解读。《新闻联播》等重点新闻节目以组合报道的方式,用重要篇幅报道了纪念大会及各地以“传承长征精神,永担时代重任”为主题的各类纪念活动。央视国际、新浪等门户网站连接本台新闻节目直播信号,对纪念大会进行了同步直播。3个小时内,有4000多名网民通过网络留言,评价本次纪念大会“是一次开启新长征的重要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
配合纪念活动,《新闻联播》等重点新闻节目全面关注中央及各地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举行的各类纪念活动。报道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传统与时代互交融,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了长征精神伟大的现实意义。截至
在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的采访中,新闻节目中心强调以“跳出展览看展览”的思路完善前期策划,组织记者深入展会现场发掘新闻点,通过丰富采访手段和表现形式,使每条新闻都有新故事、新视角。根据展览呈现的新亮点和新动态,报道组精心设计了“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外宾的长征情结”、“军人对先烈的景仰” 等不同切入点,悉心捕捉,拍摄了大量真实而有现场感的感人画面,突出了镜头语言和故事细节的表现力。此间,《新闻联播》、《新闻30分》播发了12条新闻特写、新闻侧记,每条平均时长2分30秒。《360 °》发挥直播节目特点,用独到的表达视角和形式关注两大纪念活动。节目邀请《长征颂》晚会总导演和总策划讲述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实时插入人民大会堂的直播讯号,使报道灵动、鲜活;在报道老红军参观展览时,着力表现他们的表情,使报道更富感染力。
《焦点访谈》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策划推出4期专题节目。这也是《焦点访谈》首次超常规格关注一次展览活动。这4期节目分别以 “展览筹备”、“老红军回忆峥嵘岁月”、“长征文物背后的故事”、“留言簿里的长征精神”为主题,纵横取材、立体透视,深度报道展会情况。节目现场采访了老红军、红军后代、劳动模范、驻华使节、文艺工作者等不同观众群体,以立体的视角折射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感召力。
此外,新闻节目还对大型演唱会《长征颂》、大型情景史诗音画《十送红军》、“聚焦长征路——大型摄影展”、首都大学生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汇演等纪念活动进行了重点报道和持续关注。自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在《新闻联播》、《新闻 30分》、《360度》等栏目中推出的“长征篇”,通过回顾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大战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专栏集中了《中国工农红军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六军团由湘赣苏区突围西征》、《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等文献背景。为克服资料紧缺,节目组派出记者赴井冈山、延安等地进行实地拍摄,并调动各地方台,获取了大量一手素材和珍贵影像资料。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受到各界广泛赞誉。人们纷纷称赞这一专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使人们重温了长征走过的艰难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永远不变的追求。
央视还制作推出了大型纪录片《长征·不朽的魂》。本次拍摄是继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制作的《长征——生命之歌》和长征胜利60周年制作的《长征——英雄的诗》之后,最全面记录当年各路红军长征的系列专题片。从年初开始,摄制组兵分两路沿东线和西线行进,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重拾长征足迹,寻访长征相关人物。历时6个月,涉足140多个县,行程5 万多公里,拍摄了近2万分钟的素材。该片描绘了一代英烈的丰功伟绩,从70年历史中选取素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特别是透过昔日的长征故事,透视出一代又一代国人对“长征”、“红军”、“革命”的认知和情感。以细节感动人、启发人,使观众通过节目进一步了解长征、领悟长征精神。全片制作6集,每集46分钟,共计276分钟。
国庆长假期间,新闻频道推出7集特别节目《血战奇谋话长征》。节目对长征中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飞夺泸定、过雪山草地、勇夺腊子口、直罗镇设伏等7个不同的战役战斗,详解了长征中的军事谋略和渡江战、运动战、攻坚战、强行军、围点打援等不同作战样式。节目将长征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当今的军事实战中的战例相对比,从历史纵深的角度,加深了人们对长征中军事智慧的理解。包括大量青少年在内的观众群体评价说,该节目将影视作品与历史真实对比的叙述方式新颖贴近,使人们在原有基础上对长征这一壮举从更多细节上获取了更为感性的认识。
(新闻节目中心供稿)
责编:张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