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两会”新闻播出的技术“三保障”

 

CCTV.com  2008年05月08日 15:06  来源:CCTV.com  

中央电视台高度重视2006年的两会宣传报道工作,播出传送部门把做好宣传报道的保障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全台的统一领导和部署,积极配合节目部门的工作,使两会的宣传报道任务圆满完成,受到广大电视观众和领导的好评。

两会期间,播出传送中心承担的任务分别是:在前方,一是要完成在人民大会堂内举行的人大、政协9场全体大会的直播、直传、录像工作和闭路电视的服务工作;二是承担新闻发布会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中外记者招待会等共10场的直播、直传、录像工作和现场记者连线对接报道任务;三是完成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的直播、直传工作。后方的任务是:完成总计6000多次输入输出信号的调度和分配工作,包括除新闻频道外的15套节目及10套付费电视、3套长城平台、1HDTV,共计29套节目的安全播出;同时还要为海外媒体提供109次共计28小时的卫星传送任务,为国内西部地区地方电视台提供5919小时的信号传送工作。笔者对两会宣传报道的保障工作作了回顾性分析。

一、技术保障工作

为了全面、优质地完成两会的宣传报道任务,播出传送中心在从现场转播、信号传输、主控调配到卫星传送等多环节上,提供了技术保障。

1.与往年的不同

2006年的两会报道在技术保障方面与往年相比有所不同。往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会场主席台前两三米处安置有固定摄像机位。2006年的两会在会场主席台前未允许安排固定摄像机位。主席台前现场直播的摄像、摄影记者全部被挪到会场后半部区域进行拍摄,拍摄距离延至38远的地方,而且拍摄干扰因素增多,拍摄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保证报道质量,无疑是对央视的转播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2.技术因素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为了确保录制、拍摄的质量,央视领导亲自带领新闻节目中心导演、摄像及播出传送中心的技术骨干,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拍摄试验,反复调整摄像机的位置、高度和拍摄角度,选用不同型号的长焦距大镜头,加高三脚架等,调整灯光布局,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摄录效果。

为创新两会报道形式,追求传播的时效性,在央视人民大会堂内的临时演播室里,播出传送中心使用一台ENG摄像机进行拍摄,使用新引进的数字微波将摄像机信号传回央视主控系统,再分送到各频道演播室。现场临时演播室以EFP导播台前工作现场为远景,以两会会徽图案为前景,构成了适合两会氛围的现场报道记者出镜区。在新闻发布会期间和发布会后,新闻节目中心和海外节目中心多个频道的现场记者先后与台内演播室的主持人进行了连线对接播报,画面清晰,这些不仅丰富、活跃了报道的内容,也有效地增强了报道的时效性,加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另外,参加两会宣传报道的各频道,在原实况直播、直录的基础上,普遍需要增加随机新闻片断的切入,播出传送中心随即在技术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包括延时措施、应急备份措施等,以保障播出的安全。

两会报道开始前,播出传送中心就进行了周密的技术设计、技术准备工作,并充分考虑了信息处理和技术实施的协调一致。在播出、传送具体实践中,缜密执行预设技术方案,规范操作,一丝不苟,从而实现了“0”秒故障率。

二、设备保障工作

1.投入使用最先进的设备

这次两会的宣传报道,播出传送中心共投入两辆转播车、EFP转播设备两套、卫星上行设备两套、数字微波中继设备六套,开通微波传输路由四条,光缆传输路由六条,为两会报道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设备。

数字微波首次投入两会报道,是一个新亮点。为打造全数字化的两会电视报道,播出传送中心抢在两会开幕之前,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抓紧完成微波中心机房的数字化改造工程。数字微波设备的使用不仅完成了信号传输通路从模拟向数字化的转换,填补了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空白,而且新引进的数字微波设备也使信号的传输质量、传输效率和稳定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使两会报道的电视信号质量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先进的设备拍摄出高质量的图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好的转播车OBV 投入使用,两套EFP用于新闻发布会,基带光缆保障了信号的传输质量,新闻共享系统使工作效率极大提高,使传统摄录工作摆脱被动局面。央视还首次采用了原用于大型体育转播的86倍和75倍的长焦距大镜头,并配合电子稳定装置,拍摄出大会主持人及国家领导人的画面,特别是在开幕式中拍摄的国家领导人的图像生动、清晰,构图谐调,画面庄重稳定,前景和后景虚实得当,取得了理想的直播效果。

运用先进的设备,拍摄出高质量的图像,为今后在大型礼堂内举办大型活动的直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当然还可以考虑购置更为理想的减震大镜头,并兼顾考虑大型文艺性演出活动电视转播机位的合理布局和大镜头的适配问题。播出传送中心将继续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三、措施保障工作

加强请示报告,严格规范管理,明确职责任务,谨慎操作,认真负责地确保两会宣传报道的政治安全和技术安全。这次两会报道的特点是:参加的节目部门多,传输的信息量大,并且报道的形式也有所创新,临时变更采访、报道计划的比较频繁,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保障措施时时跟进。

1.加强管理

在参加两会报道的有关人员管理方面,进一步严格规范了请示批准和直播程序填报登记制度,明确责任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直播的安全。

两会期间,陆续有许多宣传报道任务下达,如湖南张家界天门洞飞行表演直播、厦门马拉松赛转播等都需要播出传送中心投入相应的人力和设备。播出传送中心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科学调配人力物力,统筹兼顾前方后方,始终把两会报道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聚精会神不动摇,确保了两会期间的各场大会、分组会、招待会的直播万无一失。

2.“三精经验措施

综观这次两会的报道,秉承了历年两会报道实现“0”秒故障率的经验。两会结束后,笔者概括总结出三精经验措施:

一是调集精兵强将。两会报道受到全国、全世界的瞩目,不能有丝毫差错。播出传送中心骨干人员要全部上线,组成一支精干有序的队伍,成为做好两会报道工作技术保障的中坚力量。

二是提前精密筹划。强调早策划和严谨筹划,2 9日(春节后的第一周),播出传送中心与节目部门就召开协调会及早进行有关事宜的沟通,电信部门也派出代表参与协商。所有两会上要使用的设备,都提前做好检修测试,并且制订了缜密的应急措施预案。

三是大会期间精心实施播出传送计划方案。直播前认真进行彩排,各场直播聚精会神,调好每一个画面的光圈,播出一线87次修改播出程序,主控机房近六千次调配信号,卫星传送数百次,均无差错。此外,还及时排除了DVCPRO录像机、GPS时钟系统的故障。

播出传送中心在两会报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针对大型时政性节目的直播特点和规律,掌握得还不够多,播出传送中心要在这方面认真进行分析,积累经验,锻炼队伍,为今后的直播报道积极探索道路,进一步做好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工作。

(摘自《电视研究》2006年第五期作者:梁迎利)

 

 

责编:张曦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