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李晓明:新台址工程的技术特点及电视系统工艺

 

CCTV.com  2008年05月07日 17:19  来源:CCTV.com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李晓明

 

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最后确认,中央电视台标的物由中央电视台主楼、电视文化中心和能源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体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2004年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了世界十大高楼的收藏展,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在十大高层建筑中排名第一。新台址建设工程是根据央视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在深刻分析未来电视媒体发展的环境和趋势后作出的慎重决策。为适应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传媒竞争加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以及运用高新技术,高质量地报道好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央电视台需要通过新台址建设,进一步扩大事业规模,提高节目制作水平,改善工作环境,这也是中央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步骤。

 

新台址工程的主要技术特点和难点

 

新台址建设工程是一个“特殊工程”,其主楼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全钢结构的单体建筑,全向倾斜6度,结构设计新颖独特。按照设计师库哈斯先生本人提出“把城市建筑建成城市雕塑”的理念,他在设计新台址时,就是使新台址在CBD这样的核心商业区里、在众多结构雷同的高层建筑物地带,能够起到城市雕塑的作用。同时,还追求不可重复性。新台址建成启用后,没有一个角度、没有一个楼层,甚至没有一个地方是重复的,这就是设计师独具匠心之处。国际建筑设计业非常崇尚库哈斯这种设计理念,但是对于建设者来说却是特别大的挑战。

 

例如,新台址主楼的两个塔楼是斜6度,不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上去的,是用钢筋搭起来的。当加上负载后,钢结构要变形。所以,根据钢结构的变形程度,再加上上面不断增加楼层的负载,从第一个钢结构往上装直至最后封顶,正好能够让底下达到斜6度,这个预应的测算是非常难的,而且这么大一个体量的楼,每一个钢结构往上装的时候,都要分解承载。为此,邀请国际最著名的英国欧亚纳结构公司首席设计师做这方面结构的测算,国内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和国内顶级的研究院等也都进行测算和试验。新台址工程竣工后,将会产生很多的科研成果。

 

再如吊装问题,两个塔楼是斜6度往上走,塔吊要随着斜6度的工程位移。中建公司为新台址工程专门引进了两台目前世界上最重的吊车。还有电梯筒,由于主楼高达234,电梯筒由下往上安装的时候,就会变形,特别是钢结构更不容易直,这种形状不好控制。如果误差超过5厘米,这个电梯就无法运行。因此要做好技术调整,控制在5厘米之内,确保电梯从上到下在轨道上正常运行。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这个楼比较高,结构比较特殊带来的一些难点,也可以说是特点。这些难点的解决在建筑业当中都是很大的挑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装修,因为斜6度的窗户,如果是正的斜6度,窗帘是垂着的,与窗户有很大的角度,如果是负6度,窗帘是贴在窗户上的,这都是具体的实际问题。还有擦窗机,因为经常要擦玻璃,高层建筑一定有擦窗机,但如何安装却是工程上的难点。新台址吊装的钢柱,实际上是钢板焊起来,最轻的十几吨,最重的90吨。最重的钢柱在上海加工完后,在通过江阴大桥(江阴大桥只能过70 吨重)时要把它拆开,运至北京后再焊接上。所以,新台址是非常繁杂、相当艰巨的工程建设,有很多难点,这需要发挥全台同志们的智慧和力量,协调作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为确保新台址的施工安全,在技术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从目前看,整个建设过程以“科学、合理”为原则,组织国际国内的顶尖专家,在方案初步设计、扩充设计、深化设计阶段,对大楼安全进行充分论证,并做了大量的实验。一是风洞实验。模拟一个很高风速的环境,实验这样的楼体结构是不是稳定。二是地震实验。模拟八级地震,楼体结构是不是有颠覆性的破坏。三是玻璃幕墙。新台址楼外包装全是玻璃幕墙,而且要求特别高,由于地震时钢结构要变形,依附在上面的玻璃就会破碎,所以要充分考虑在钢结构变形时玻璃如何才不会破碎,同时还要保证玻璃透明度、采光率要好,为此,玻璃幕墙企业正在设计一种工艺,在钢结构上贴玻璃后,每块玻璃可以随着钢结构变化而自行调整。经过这些实验,各种技术疑点和难点逐一得到解决,专家和专业机构对楼的结构安全也给予很肯定的承诺。

 

此外,为确保新台址工期和质量,采取了很多切实措施,一方面加强现场管理,包括派驻工地代表,与建设方经常沟通。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工作流程,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实施。到目前为止,新台址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工期这三大指标均在可控范围之内。

 

着眼未来,扎实推进电视系统工艺设计及业务研究

 

新台址工程不仅仅是一个难度比较大、形状比较新颖的建筑物,而且还是一个媒体使用的标的物,要具备媒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建设施工与管理、电视系统工艺设计与实施、未来电视业务及其管理方式的系统深化分析,是新台址面对的三大重要问题,三者贯穿工程从立项到建成投入使用的全过程。

 

在建设施工不断推进的同时,对电视系统的工艺设计,对未来业务的分析论证,对未来园区运营管理的规划、研究,越来越迫切。现在新台址正在组织人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规划。新台址新园区的业务特征主要有:

 

1. 高清节目的制作和网络化制作,是新园区制作的主要特征

 

从目前数字化技术发展进程来看,将来新台址启用后,采用网络化制作方式,全方位支持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所以,中央电视台要抓住北京奥运会首次采用高清转播的契机,对包括人员素质、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生产流程,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台址园区这种生产方式,而实现全流程的网络化节目制作是中央电视台未来业务的重点。

 

2. 按照现在的设计,将来进入新台后,实行“一卡一机”的工作模式

 

新台址采用全新的现代化媒体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实现楼宇管理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业务生产信息化。在复杂而强大的功能下,新园区用户的工作界面非常简单,就是“ICPC”,即一张IC卡加PC的终端。进入新台以后,电视台每位员工一登记就有一张卡,此卡包含了所有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在拥有 1700多个工位的制作区,只要一刷卡,个人电话就在你当时的座位上,个人制作节目所有的素材就已经在线,你可以进行节目粗编和制作。同时,此卡还可用于门禁系统的识别、资料的借阅和其他园区里消费等。一机,工作的界面就是PC。节目粗编后,通过网上联通就可以送审,有效减少大楼里的人流和物流,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一卡一机的功能。

 

进入新媒体园区,将采用分区管理的模式,制定大家认同和遵守的游戏规则,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新台址建设追求的公共设施多、公共服务多,真正具体个人空间的服务可能相对会少,这完全采取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比较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就像刚才提到的“一卡一机”模式,不是简单的一个硬件上的配置能达到,软件上一定要有这个水平,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相应的规范,培养和提高这方面能力。因此,要达到一个很现代化的新媒体园区的使用功能,必须依赖全台同志的努力,依赖我们的管理水平。

 

3. 注重长远发展

 

2001年筹备新台址建设以来,新台址建设一直注重从战略层面着眼于全台长远发展,系统研究分析全球电视的发展走势,规划新台址的建设。2005年编制了《中央电视台业务分析报告》和《中央电视台业务发展十年规划纲要》,主要考虑怎么搭建新台的业务平台,并考虑和分析对中央电视台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策略以及业务布局、空间布局、业务体系、盈利模式、管理体系、制作创新等问题,力争使新台址设计尽可能满足全台同志的期望,也不要落后国际其他媒体。

 

4. 2006年新台址施工目标

 

2006年,电视文化中心(B标段)封顶;主楼(A 标段)两个塔楼要建至二十几层;主楼的裙楼要基本完成钢结构吊装,能源中心(服务楼)也要建好。电视文化中心的目标要求比较高、非常明确,因为2008年奥运会必须使用。

 

新台址从立项至今已经五年多,期间,中央领导以及中宣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都一直非常关心新台址建设工程。所以,新台址建设工程能够顺利推进,也是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关心的结果。

 

(本文系作者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稿摘要)

 

 

 

 

 

责编:张曦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