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王太华:继承 改革 创新

 

——努力开创广播影视工作新局面

CCTV.com  2008年05月07日 15:45  来源:CCTV.com  

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 王太华

 

我国广播影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化舆论工具,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类信息,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党和政府赋予广播影视的神圣使命和基本职责,是党、政府和人民对广播影视工作的根本要求。各级广播影视部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并切实履行好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同时,广播影视又有公益性事业、经营性产业之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只有加快事业产业发展,建立强大的事业规模,形成雄厚的产业基础,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巩固和壮大党的宣传思想阵地,不断增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地完成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坚持党管媒体,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善于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和机制,加快事业产业发展,为做好广播影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广播影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把握正确导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宣传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始终是广播影视部门最主要的功能和最重要的职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广播影视工作首要和根本的任务。需要指出,导向是广播影视永恒的主题、永远的重点。导向是全方位的,不论新闻节目,还是文化娱乐、信息服务节目,都有导向问题,都要增强导向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广播影视在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宣传意识、喉舌意识、工具意识、阵地意识,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是确保安全播出。当前国际舆论斗争尖锐复杂, “法轮功”邪教组织对我广播电视疯狂进行攻击和破坏,确保安全播出,已经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播出。

 

三是依法加强管理。依法加强广播影视管理,既是做好广播影视宣传、改革、发展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做到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这是各级广播影视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要依法、科学、有效地履行好各项管理职能,使之真正起到维护广播影视正常秩序、促进广播影视健康发展的积极保障作用。

 

四是发展事业产业。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两手抓,大力推进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快速发展。广播影视的事业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把握正确导向、确保安全播出、依法加强管理、发展事业产业这四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但是,把握正确导向是灵魂,确保安全播出是生命,加强依法管理是保障,发展事业产业是基础。

 

广播影视工作必须适应的要求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播影视工作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必须适应七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这是对广播影视工作最根本的要求。这一方面要求广播影视为这一伟大的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又要求广播影视自身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壮大。

 

二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影视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广播影视必须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影视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强化喉舌功能和舆论工具的作用,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广播影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既大力抓好公益性事业建设,又大力加快经营性产业的发展,切实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三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要求。人民群众既是广播影视反映和表现的内容主体,又是广播影视产品的主要受众,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鉴赏水平不断提高,且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这既对广播影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为广播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要求广播影视不仅要在作品的数量上有大的增加,质量上有大的提高,而且在服务方式、服务领域方面要有大的改进和拓展。

 

四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广播影视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代高新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广播影视带来巨大的变革、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必将使广播影视从内容汇聚到表现形式,从结构形态到功能作用,从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到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技术发展带来的这些变化,按照兴利抑弊、善加利用的要求,从积极发展、加强管理两方面做好工作,使之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广播影视宣传阵地,创新和丰富广播影视的宣传手段和形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广播影视生产力。

 

五要适应国内相关行业和国际同类行业激烈竞争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使广播影视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竞争。在国内,广播影视与相关行业如报纸、出版、互联网等在受众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电信在一些新业务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国际上,国外大型传媒集团出于其政治经济目的,凭借其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千方百计想进入我国广播影视领域。这都给广播影视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应对挑战,发展壮大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巩固广播影视宣传阵地,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六要适应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渗透,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的要求。我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不断进步、地位不断提高、最具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西方敌对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采用包括广播影视在内的各种手段,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和渗透。因此,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是我国广播影视工作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压下去”与“传出去”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安全防范,严把境外广播电视频道节目的落地关和广播影视产品的进口关,将西方腐朽文化阻挡在国门之外。另一方面要大力走出去,不断扩大我广播电视节目在海外的覆盖落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舆论影响力,逐步改变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局面。

 

七要适应广播影视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广播影视作为以高科技为基础、综合多种学科发展起来的现代传媒,有其自身产生、发展、运行的客观规律,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鲜明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性和突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特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进行广播影视的宣传、改革、发展、管理等各项工作时,在制定广播影视发展规划、工作方案、行业政策时,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以上七个方面的必须适应,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广播影视工作在实践中需要很好研究、探索和把握的重要问题,是新形势下广播影视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必须努力做好的。广播影视系统的同志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牢牢把握机遇,勇于应对挑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努力使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本文为作者200615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讲话的第二部分)

 

 

 

 

责编:张曦健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