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生命之责:难以完成的任务

 

CCTV.com  2007年10月08日 16:55  来源: 中国扶贫基金会  

      

       ■时间:二00五年三月至四月
       ■地点:云南省玉龙县石头乡
       ■摄影报道:北京晨报首席摄影记者 郭铁流

       ■主人公:赵丽琴,女,29岁,白族,云南省玉龙县石头乡人。
       ■事  件:助产士,五年时间已接生约200名婴儿,没有出现一例孕产妇死亡。         

      

 

2005年4月3日下午,赵大夫在利苴行政村的三岔河村中刚刚排除了一名产妇的险情,靠在门边休息。这名产妇在家用土法接生,孩子生下后胎盘不能出来,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造成产妇大出血,甚至可能危及产妇生命。对于这名产妇,赵大夫曾经4次上门为她做产检,并动员她住院分娩,但还是出现了险情。
 
 
       赵大夫的心愿
       跟踪采访赵大夫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刚接触时向她提了个很常规的问题:“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并说明这个问题没有具体的指向,只要是她的真心愿望,不管是哪方面的都行。采访结束时在一再追问下,赵大夫说出了心里话,她说她不想干了。一个月的相处让我们能够理解,她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赵大夫在当地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丈夫经营着一辆客运中巴车,每天从乡里到县城跑个来回,是这条线上唯一的客运班车。她还有个4岁的可爱女儿,在县城里上幼儿园,托养在县城的亲戚家,一个月也不能和赵大夫见上一面。
       放下沉重的工作负担,赵大夫马上可以成为一名幸福的家庭妇女,但她依旧在苦撑着。


  
       关爱
       2000年,赵丽琴当上乡妇保员,至今已接生约200名孩子,相当于全乡出生孩子的一半。

       路遥
       石头乡面积有574平方公里,有5个行政村80多个自然村,其中大部分在海拔2500米以上。每次去村里为孕妇检查,赵大夫都尽可能搭乘各种交通工具。

       切脐
       4月1日,赵大夫在兰香村检查中发现一名用土法接生的婴儿脐带留得过长,当时没有合适的工具,便让产妇家人找来一片新的剃须刀片为婴儿重新切脐带。
       随后又发现婴儿体温过低,赵大夫指挥产妇家人找来玻璃瓶灌入热水,放在婴儿身边为其升温。体温低是因为孩子一生下来就洗澡了,又没有与母亲靠在一起。婴儿出生后应该及时得到母亲体温的呵护,并尽快给孩子喂奶。  


 
       疲惫
       4月4日,赵大夫在四华村上门为产妇接生,婆婆带着一个多月没有见到的女儿来陪她。
       晚上11点,接生后的赵大夫疲惫不堪,女儿已经在婆婆怀抱中睡熟。
       
       2005年3月21日,赵大夫搭乘乡邮递员的摩托车,前往利苴村看望孕妇黄继顺。在2月份的检查中,赵大夫发现黄继顺的血压偏高,吩咐她3月一定要来复查。现在已经过了两个赶场天了,黄继顺还是不见人影,赵大夫有些着急了。
       在雨后的泥泞道路中骑行了2个多小时才到达村里,摩托车甩起的泥浆弄得赵大夫满身都是。孕妇黄继顺回娘家去了,叮嘱一番后赵大夫又搭摩托车返回。路上赵大夫盘算着,如果下次赶场天黄继顺还不来,那还必须再跑一趟。
       乡里没有通往村里的班车,最好的方法就是搭乘乡邮递员的摩托,而该乡唯一的邮递员刚好是赵大夫丈夫的叔叔,这样在石头乡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常常是邮递员送信到哪里,乡妇保员就到哪里为孕妇做检查。
       赵丽琴1997年毕业于丽江卫校,目前是9000多人口的石头乡唯一拥有助产士资格的人。严格地说她并不是医生,但在当地人们很认可这位漂亮和蔼的赵大夫。她从2000年开始当乡妇保员,至今接生了约200名孩子,相当于全乡出生孩子的一半。
       赵大夫的父亲是白族,母亲是傈僳族,丈夫是纳西族。民族大融合的家庭无意间为她的工作提供了方便,加上会说普通话,她成了乡卫生院掌握语言最多的人。这不仅有利于与各族孕妇沟通,就连来乡卫生院看病的病人也常常要她去做翻译。
       赵大夫随身带有一个小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在她监控范围内的20多个孕妇的详细情况。按照规定,全乡的孕妇都应该在管理范围,从查出有身孕到产后1个月回访结束,这个期间孕妇任何健康方面的事情都与赵大夫有责任关系。每名孕妇在孕期至少要做3次产检,目的是从中筛查出高危孕妇,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当地百姓普遍认为生孩子是自家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一名孕产妇的死亡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按照县卫生局的规定,出现孕产妇死亡的乡,妇保员3年内不能发奖金、不能评职称、不能涨工资,而乡卫生院也不能评先进。在这些严格的规定下,赵大夫疲倦地奔走在乡间,每个月都要把5个行政村跑一遍,与村保健员交流情况,收集资料,动员孕妇到医院里生产,上门做产检,为不愿下山的孕妇接生。
      5年来的不懈努力,让乡里的住院分娩率由原来不到50%,到现在稳定在70%以上,没有出现一例孕产妇死亡。赵大夫的心始终没有放松过,对每一名孕妇进行管理监控,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时都有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

 

 


 

责编:雍莉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