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格尔木采访札记

 

CCTV.com  2007年10月16日 16:23  来源:CCTV.com  

 

                 赵宇卓

      中央电视台所在部门:财经办公室

青海电视台所在部门:社教中心

 

格尔木这个西北边城似乎与我就特别有缘,不到一个月就去了两次:上一次是去敦煌旅行中途经过,这一次是和青海电视台的同事专程去做采访。本次采访拍摄了两期节目的素材,一为格尔木的设施农业,一为昆仑玉,拍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尔木的蚊子

乘火车穿过寂寥无人、黄沙漫天的荒漠,驶过万丈盐桥,格尔木就出现在了不远的前方。和编导卓玛、小师、摄像小白一行人下了火车,走出车站,迎接我们的是格尔木原著民——蚊子的热情接待,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间多了几个又红又痒的大包。来接站的朋友说:为了创建卫生城市,前些日子刚刚灭过蚊,最近蚊子已经少多了。怎么灭蚊呢?答曰:直升飞机空中撒药。动用直升飞机灭蚊,我还是头回听说,可见这里的蚊子已经猖獗肆虐到了何种程度。俗话说: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现在看起来也不尽然,具体到格尔木这个地方,运用现代化武器和蚊子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那是相当必要的。

 

 

    设施农业大发展

国家扶持格尔木发展设施农业,具体说来就是国家出一部分资金,农民自筹部分资金,建立日光节能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国家对建立温室的农民进行免费的技术指导。我们接触到的一位农民,以前分的是村里最差的一块土地,家里穷得丁当响,后来靠着政府扶持建起了蔬菜大棚,种植黄瓜、菜瓜、西红柿,由于勤劳肯干,如今已经脱贫致富,家里盖起了三间大瓦房。

设施农业不但给农民带来了收益,也大大丰富了当地居民的菜篮子。格尔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在温室大棚里种植西瓜。这里的西瓜,脆沙瓤,瓜皮薄,咬一口甜掉牙。听说有位日本朋友来格尔木,看到大棚种出的西瓜,特意让随行人员以昆仑山为背景拍了一张自己吃西瓜的照片,说是要拿回去给朋友们看看:在白雪皑皑的昆仑山玉珠峰脚下居然能吃到西瓜!

 

     昆仑美玉绽光彩

玉,没有黄金的闪耀,也没有钻石的锋芒,却有温润的光泽、细腻的质感。古人常把玉君子美人相联系,白玉、碧玉、墨玉,无论呈现哪种颜色,都没有逼人的艳丽,沉静而含蓄,却应了美人的娇好,君子的高尚。由于昆仑玉与驰名世界的和田玉分距于昆仑山南北相同矿带,且玉性完全一致,因此在国际宝石界被称为姊妹玉。此次去格尔木,见识了不少昆仑玉的精品,巧夺天工,美轮美奂。

目前,昆仑玉正在积极申请作为北京奥运会奖牌镶边物,一旦申请成功,昆仑玉的认知度和市场价值一定会水涨船高,昆仑玉一定会大放光彩。

 

                                         拍摄辛苦不怕难

为了拍摄格尔木夜晚的全景,编导卓玛联系了格尔木的一家酒店,这家酒店楼层高,视角好,可以俯瞰格尔木最繁华的大街。那天晚上,月黑风高,我们一行人扛着机器设备爬上酒店顶层,发现只有一个铁梯子通向楼顶,而且周围没有电灯。我们就把手机打开,借着微弱的亮光,互相搀扶,顺着摇摇晃晃的梯子爬上去。迎着寒风,调试设备,寻找合适的角度,终于拍摄到了理想的画面。为了更好地报道昆仑玉,我们深入位于昆仑山三岔河的玉石矿区。那天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到了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矿区,雨已经变成了雪。还穿着单薄夏装的我们冻得瑟瑟发抖,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一边搓着手取暖,一边抓紧时间采访矿上的职工,抓拍工人工作的镜头,搞到了很多鲜活的素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格尔木之行,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格尔木这座新兴城市的发展变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体会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艰辛,看到了那些镜头背后蕴含着的电视编导的心血和汗水。

格尔木之行令我受益匪浅。                

 

 

                

责编:雍莉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