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不擦地板已多年……

 

CCTV.com  2007年10月09日 16:04  来源:CCTV.com  

 

作者

王建宏

 

那一天,刚刚步入青海电视台大楼,就看见年近六旬白居璧台长拿着湿淋淋的拖把从办公室出来,向卫生间走去,原来他正在擦地板。作为青海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青海电视台台长,他是这座大楼里“老大”中的“老大”,居然也自己擦地板,不禁让我愕然,并回想起了许多往事……

记得我刚刚考上北京广播学院的那年,在教学楼里碰见一个身穿蓝色工作大褂的女同志正在楼道里奋力擦地板,于是便向这位“清洁工大姐”打听79级电视编导班的教室。她指给了我。后来我才知道:她原来是院党委的组织部长,后来担任了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院长的刘继南。

上学那会儿,我们班级的教室也是每天要打扫的,但每天自觉来打扫的总是党团支部书记、班长、班委等那么几个人。个别同学从来也不来打扫教室,反而热衷于在校园里谈恋爱。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一晃快30年过去了。当年扫地的几个同学,如今都已经在重要的领导岗位,有的当了高校的院长,有的当了省级电视台台长。而从来不打扫教室的那几个,不仅事业没有大成就,生活境遇似乎也都不顺,分别都已经离婚……

 

青海电视台门前

 

我自1990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编辑部副主任起,每天办公室的卫生就由秘书打扫了。也曾抢了几次拖把,秘书执意不肯,也只好作罢了。后来我调到新闻采访部、体育中心、总编室等不同部门任职,情况大致相同。一句话:我不擦地板已多年!甚至连家里的地板也由妻子代劳了。看到白台长擦地板,令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有人说:“扫地出干部。”也有人说:“领导干部应当专心抓大事,不应拘泥于琐碎的小事。”这些话有些道理,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则未敢苟同。

“扫屋”与“扫天下”一脉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排斥“扫一屋”呢?

“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于是这事业便如同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青海台大楼

 

我以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是从一砖一瓦磊起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扫地、擦地板,看起来是很平常的小事,但它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质和品格、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原则。一个学生如果对班集体没有责任感,对公益事业不屑一顾,那他成家里立业之后在家庭生活中也会缺乏责任感,对国家、对社会也缺乏责任感。怎么能期望一个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人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为人要正直、勤奋,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热爱你的朋友、同事和家人。要热心做社会公益事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今天已经成为千古名句。希望今天的年青人对此能有所感悟。

 

 

责编:雍莉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