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CTV指南频道 > 中央电视台大学生青海锻炼札记 > 正文
陈卫平
中央电视台所在部门:技术管理办公室
青海电视台所在部门:社教中心
2007年5月4日一早,我们从格尔木出发,向目的地——敦煌驶去,开始了我们千余里的漫漫征程。以前说起敦煌,我的脑海总浮现出这样的影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茫茫千年;羌笛幽幽,琵琶声断,秦月汉关飞天……敦煌在我的心里与荒凉和凋敝相连,那里只是一片黄色的世界,黄色的天地。一路上,我们观赏到一望无际戈壁风光,光怪陆离的海市蜃楼,还见识了狂风刮起的沙尘。
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颠簸,终于看到了绿树、高楼、汽车和行人,我们到达了敦煌市。敦煌市区街道整洁,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风景秀丽。跟之前茫茫的戈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穿过敦煌的阳关大街,众多的购物中心和林林总总的广告牌涌入视线,让人惊诧于她的现代化气息。
在敦煌现代化气息的背后,更多的却是历史沉淀下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点,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它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曲折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敦煌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上有着光辉的篇章,自汉武帝建四郡、据二关到现在,已绵延2000多年,它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欧洲的咽喉要道,一头系着汉唐盛世,一头连着西方文明;一头系着古长安,一头连着波斯湾。第二天,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对敦煌文化的体验。
第一站是阳关。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因处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西汉王朝为抗击匈奴、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阳关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口,西域和中原来往的商旅、使者在此交换关牒才能通过关口。到达阳关附近,立刻就能感受到边关的大漠落日和铁马金戈之气。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煞有介事地买了通关文牒,验证、通关,然后骑马穿行于关外茫茫的山路上,体验了一下“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
第二站我们参观的是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沙漠中的美术馆的敦煌莫高窟。为了保护这些瑰宝,当天只开放了十几个洞窟供游人参观。置身窟中,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宛若历史倒流,梦回千年,我们目不暇接,激动不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高窟第130窟。当踏入窟中,抬头仰望的时候,真的是被古人鬼斧神工般的艺术创造力所震撼了!这座石佛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是目前发现的莫高窟第二大佛,也称南大佛,佛高26米,为石胎泥塑弥勒倚坐像。洞窟窟形为上小下大的方锥形覆斗顶窟。甬道南北壁上部各开一龛,下部分别绘有供养人像;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坐像一身,上部为宋代所绘飞天,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窟前保存有西夏殿堂遗址。大佛仅头部就有7米,虽然不符合人体比例,但却巧妙地解决了自下而上仰望佛时的视觉差,从而使观佛者能清晰地看到既庄严又慈祥的弥勒佛的表情,更增加了对佛的敬畏感。这些艺术珍品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除了“啊”、“呀”及“啧啧”声外,实在没有更好的语言来形容了。
![]() |
第三站,我们到达了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沙峰起伏,沙脊如刃,以风动沙鸣而称奇;红、黄、绿、白、黑五色沙粒细软滑圆,人登之而鸣。我们在鸣沙山骑骆驼、滑沙,玩得不亦乐乎。
依依不舍地离开鸣沙山,我们到了被称为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对于月牙泉的印象来自于田震的那首《月牙泉》。真正走到月牙泉边,却不得不再次为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所折服。一湾月牙形的泉水宛如新月,静落在道道沙岭之间,清莹透澈,碧波荡漾,为这苍黄的沙漠之地平添了许多风韵。据说,泉水内有铁背鱼、七星草,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我们在那里疯狂地按动快门,尽量为这份神奇和美丽留下更多得记忆。
敦煌,一个集厚重与现代于一身的美丽城市,值得人用心去细细体会和感悟。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次拜访敦煌,用更加充裕的时间更加完整和深刻地去了解她,更加用心地去体悟她。
责编:张曦健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