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在路上》

 

——刘 亮

CCTV.com  2007年09月19日 13:43  来源:CCTV.com  

    

 

中央电视台所在部门:新闻中心

青海电视台所在部门:新闻中心

 

 

3月29日,周四,我们启程前往青海。

清晨,下了场小雨,似乎是对我们即将远行的挽留。带着对北京的眷恋不舍和对亲友的依依惜别,怀着对青海的美好憧憬和对高原的敬畏崇拜,我们上路了。

 

坐在飞驰的火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脑海中浮现出台里方楼前送别的一幕幕。张长明副台长语重心长,充满关切的话语“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的回”,让大家在临行前的激动之中多了一份责任。领导、老师们的一句句叮嘱,令我们感到温暖和关爱。同事、朋友们看似轻松的玩笑背后掩不住他们笑容里的不舍,目光中的留恋。这使得我们清醒的面对事实——我们一去将会是半年。是啊,半年,心情不禁有些凝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然同不少朋友喝了酒,吃了饭,但是真到了要走的时候,还是有些伤感。不过,上车前的那张集体照,似乎告诉大家,哪怕“春风不度玉门关”,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 一个温暖的、融洽的、和谐的家。一时间,大家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欣慰的笑容。

 

火车载着大家匆匆欣赏过一片片风景:高山、平原,城市、乡村,行人、车辆,令大家目不暇接。有动的,有静的;有清晰的,有朦胧的。但是,在“隆隆”的车轮声中,一切都充满生机活力,欣欣向荣,似乎都争抢着在列车驶过的一霎那在人们眼中留下一副他们所独有的画面。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也都慢慢熟络,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游戏。的确,“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彼此望着对方兴奋的神情,原有的不舍、思恋不翼而飞,随之而来的是尽情的说笑,热烈的嬉闹。心境豁达开阔了,便不再流连于窗外的风光,思维开始活跃,不禁想起前阵子在网上看到的凯鲁亚克那本《在路上》以及相关一些书评。尽管,凯鲁亚克为自己“发明”了“垮掉的一代”;尽管,我对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不敢苟同。但是,我却学会了把“在路上”作为一种生活来体验,观察和思考。

 

广义的说,人生其实就是“在路上”,因为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的路途上,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态度。同凯鲁亚克“在路上”只是享受过程不同,我给自己的“路”定了终点,不但体验路上的酸甜苦辣,欣赏路上的美好景致,还要在路走完的时候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否则,面对一条茫然的不知通向何处的路,任何人都会觉得无助、颓废甚至绝望吧。狭义的说,“在路上”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说一段话,做一件事,出一趟门。现在,坐在火车上,就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买好车票,上车,体验路上的生活,欣赏沿途的景致;到站,背上行囊,收拾心情,下车,做该做的事,完成既定的目标。在车上,一眼望去,有各种各样的人:年龄各异,语音不同,着装更是式样万千。他们为着相同或不同的目的,坐上这趟列车,一起共同度过这段时光。这段路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不同的人可能留下不同的印迹。大学生们或许会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发现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从而将这次旅途的经历作为他们今生永远珍藏的记忆;而常年出差的人们也许只是躺在卧铺上,想着下车后即将着手的工作,而这次旅途只是他千百次经历中平淡无奇的一次,下车就遗忘了。但是,这次旅途对我们这批赴青海锻炼的成员而言,应该是值得记忆的。因为,我们即将踏上神秘的青藏高原,到一个我们从未去过的而且一待就是半年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第二故乡的地方。从北京到西宁,从中央电视台到青海电视台,一条铁路,一趟列车,一段旅程把这似乎本不相干的几个名词联系到一起。走过这段路,我们将从一种生活进入到另一种生活,从一个角色过渡到另一种角色。这样看来,在路上的这二十五个小时旅程似乎是一条纽带,紧连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牢系着我们的光荣、责任和梦想。

 

车窗外,火红的夕阳渐渐西沉,列车行驶在河南省境内,山坡上呈现出一层薄薄的新绿。虽然还来不及将冬日的荒凉驱尽,却已向人们展示着春的魅力;小河里,河水潺潺流动,打着旋儿,吐着泡儿欢快的庆祝着没有寒冰束缚的旅程;城市中,人们纷纷脱下了厚重的冬装,在室外充分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和略微潮湿的空气;乡村间,绿色的秧苗和金黄的油菜花相互辉映,将忙碌着的农夫的脸烘衬的满是幸福欢乐。车厢里,乘务员打扫着卫生,喇叭中播放着不知名的流行歌曲。旅客们有的看书,有的闲聊,有的忙着照顾老人、小孩。杂乱无序中偶尔夹杂几声小孩的啼哭,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充满生机。春天已经来了。望着暮霭中车厢里的旅人,我又陷入了沉思:学生坐上这趟列车可能是为了求学,商人坐上这趟列车可能是为了经商挣钱,携老扶幼的人坐上这趟车可能是回家或者是去走亲戚,那么我们坐上这趟车又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吃苦锻炼?抑或是支援兄弟台的建设?这些答案似乎都对,却又好像还缺少些什么。睡意在沉思中不知不觉到来,随着天色变得完全漆黑,我渐入梦乡。

 

第二天起来,漱洗后吃完早餐,不经意间望向窗外,突然发现闪入眼帘的不再是昨天那熟悉的春意盎然的景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的冬意:山坡上光秃秃的,净是冰冷的石头;小河里只看见遍布黄沙石子的干涸的河床,没有一丝水流的印迹;而城市和乡村都不见了,只有铁路两旁偶尔零星出现的几户人家和似乎亘古不变的山丘沟壑,真不敢想象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除了能听到火车经过时发出的“轰隆”声外还能听到其他什么声音。

 

一幅幅灰冷的画面冲入了我的视线和思维,整个人震撼于这一切久久不能平静。突然之间脑海中如同闪电划过,我找到了昨天那一直冥思苦想的问题的答案:我们之所以坐上这趟车去往西宁,不仅是为了吃苦锻炼,磨练意志;也不仅是为了支援兄弟台的建设;而是因为这块贫瘠的土地需要我们。青海,被誉为“山祖水塔”,曾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现在又为了东部沿海和中部平原地区的发展,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丧失了很多本该是自己的机会,成就了华夏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而现今,因为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起眼的地理位置,已经落后时代发展很多很多。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将和谐与发展带来,用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将青海原原本本的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用文字记下她的历史和沧桑,用画面颂扬她的坚忍和美丽,让大家了解她,接纳她,支援她,帮助她,使得她能在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同祖国大家庭的其他兄弟姐妹一起齐头并进。

 

列车缓缓的驶进了西宁站,这次旅程也到了终点,我勇敢自信的走下列车,去面对神秘陌生的青藏高原。因为,我已经有了这次旅途的目标,我将向着这个目标再一次上路,走向新的征程。

 

这只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一切都还在路上……      

 

 

 

 

 

 

                                                                 

责编:张曦健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