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安东宁·德沃夏克:F大调第12弦乐四重奏,作品96号,《美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6日 16:25 来源: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CCTV.com消息:1891年春天,德沃夏克接到了一封来自遥远之地的信——美国的珍妮特·瑟伯夫人(Mrs Jeannette Thurber)邀请他前往纽约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这位瑟伯夫人是一位美国杂货商巨头的妻子,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对赞助音乐事业不遗余力。她曾于1884年在纽约组建了一个用英语演出经典歌剧的歌剧团,但她很快就发现,维持这样一个团体的庞大费用连她都感到吃力,于是数年后她不得不解散了歌剧团。但她对音乐事业的热情并未降低,她头脑中萌发出一个新的宏伟计划:成立一座音乐学院,并由此确立音乐创作上的美国学派。这个大胆计划竟然真地被这位敢作敢为的富商之妻变成了现实!为了保证她的学院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水准和号召力,她要物色到当时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为她担任院长,最后,她将目光盯住了波希米亚的安东宁·德沃夏克。

 

此时已五十八岁的德沃夏克面对这一邀请颇感踌躇,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前往美国赴任。除了新大陆对于一位欧洲人的新奇魅力以及在美国这个发达国度开展事业的前景之外,瑟伯夫人提供的丰厚收入也相当诱人:1万5千美元,折合成德沃夏克自己国家的货币约为3万古尔盾,而德沃夏克在布拉格能够得到的全部的年收入为1千2百古尔盾。当然,德沃夏克在美国度过的三年不止是挣到了比在家乡高出几十倍的钱,他还认识了一个新的国家和她的人民,领略到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些人生体验不可能不给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带来变化,加之在这段远离故乡和亲人的岁月里,他备受思乡之苦,更赋予他笔下的音乐以一种格外动人的抒情色彩及情感表达的戏剧性。这一切在他到美国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均有鲜明的体现,如我们熟知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和第12弦乐四重奏。这首弦乐四重奏完成于1893年,翌年元旦在波士顿首演。时至今日,这首四重奏已成为弦乐四重奏文献中的经典之作,以其动人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内涵而深得人们喜爱。

 

这首四重奏何以有《美国》这一标题?我们或许会联想到有着同样标题的作曲家的另一首室内乐作品——作品97号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以及著名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美国”这一标题更多地应被理解为对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精神状态的提示。在这首作品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两种感情或生命状态——昂扬进取的积极因素和去国怀乡的惆怅感伤——的交织、撞击以及与之相伴的场景和由此激发的想象,或许还有另一层更加深刻的冲突,即作为“旧世界”的欧洲所代表的传统文明与“新世界”美国所代表的现代文明间的冲突,这是德沃夏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对时代精神的体悟和表达。

 

第一乐章快板,但不太快的第一主题由中提琴在震音背景之上奏出,优美多姿的旋律中透出明快的嬉戏色彩,还有几分和蔼可亲的幽默感,这反映出作曲家创作此曲时的愉快心境。尽管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尤其是展开部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但更加令人难忘的是第二主题群中的后一个主题,它出现于呈示部的结尾,洋溢着德沃夏克的音乐所特有的淳朴动人的美,同时具有浓郁的“美国”风味,即印地安土著音乐的五声音阶特性。

 

第二乐章慢板基于D小调,前后部分的主题表达了深深的怀旧与思念。中间部分情绪变得热烈而激昂,先是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之间的对话,之后是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之间的对话,为音乐表达带来戏剧性的紧张因素。

 

第三乐章十分活跃的是一首精致的谐谑曲,开头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美妙旋律好似鸟儿的鸣转,作曲家写出这一曲调的灵感也确实得自他在美国乡间听到的鸟儿欢唱,这其中寄予着一位异国音乐家对新大陆何等的清新感受!而大小调之间的变换又传神地表达了作曲家心头掠过的思乡的浮云。

 

  第四乐章终曲:活板,但不过分是一首热情洋溢的回旋曲,贯穿乐章始终的是一个轻盈跳跃的主题,其间的插部则既有民歌风的抒情,又有对生活的虔诚祝福和庄严礼赞。

 

 

 

 

责编:张曦健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