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6日 09:30 来源:
CCTV.com消息:像贝多芬、比才等前辈作曲大师一样,哈恰图良为话剧演出创作了成功的配乐,他为之创作配乐的戏剧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和《李尔王》、德维加的《瓦伦西亚的寡妇》以及莱蒙托夫的《假面舞会》。哈恰图良坦言他乐于为戏剧舞台写配乐。1940年,当莫斯科的瓦赫坦戈夫剧院邀请他为莱蒙托夫的话剧《假面舞会》创作配乐时,他欣然应允,虽然他日后回忆此事时承认当时心中忐忑不安,因为他意识到用音乐去再现莱蒙托夫的天才作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同时还知道,1917年彼得格勒上演莱蒙托夫的话剧时,为之谱曲的是格拉祖诺夫。但对于哈恰图良来说,巨大的责任感和创作上的紧张反而能激发他的热情。他通过研究当时的音乐作品正确地感觉莱蒙托夫剧作中的时代精神和氛围。他与导演交流,听演员读台词。他通过这一切来努力走进莱蒙托夫剧中人物的世界。最后,他完成了一部优秀的戏剧配乐。
俄国天才诗人莱蒙托夫(1814-1841)的戏剧《假面舞会》描写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俄国上层社会的芸芸众生,剧中主人公阿尔别宁不满于身边的人与事,但他的抗争是徒然的,最后只能落得悲剧性结局。
带有哈恰图良配乐的莱蒙托夫剧作《假面舞会》于1941年成功上演。1944年,哈恰图良从配乐中选出五段音乐,成为《假面舞会》组曲出版。组曲的五段中有三段是舞曲,另外两段乐曲虽未冠以舞曲之名,但舞曲的神韵和活力仍贯穿其中。
第一曲 圆舞曲:这是哈恰图良的《假面舞会》音乐中最知名、最常演奏的一首。简短的引子之后出现了圆舞曲的节奏型,之后出现了一支由弦乐主奏的圆舞曲旋律,它并未刻意突出维也纳圆舞曲式的优雅,而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沉郁乃至沉重。这段音乐在戏剧配乐中旨在展示莱蒙托夫笔下主人公内心的纷乱心绪。
第二曲 夜曲:在静谧的背景上,独奏小提琴奏出的舒缓旋律烘托出冥思深邃的意境,将听者的想象带入诗情画意而又含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夜晚。
第三曲 玛祖卡:玛祖卡(Mazurka)本是波兰的传统舞曲,是一种中速的三拍子舞曲,风格雍容,气氛热烈,多出现在上流社会的舞会上。《假面舞会》中的这首玛祖卡热烈喧闹,表现了假面舞会的盛况。
第四曲 浪漫曲:在徐缓从容的行板速度上,深情的旋律如同恋人间的心曲,甜美如歌,余韵悠长。
第五曲 加洛普:加洛普(Galopp)是一种起源于德国的二拍子快速舞曲。在《假面舞会》中,加洛普舞曲将欢乐的气氛进一步升华,成为纵情的狂欢。
责编:张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