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方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米罗在晚年开始对中国的书法艺术着迷,因为他在其中领略到了线条与空间之间无穷的妙处。的确,中国的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的源远流长中,早已超越了其文字载体本来的意义,勾划转折间体现的灵动与精神,或雄姿勃发、或娟秀雅致或洒脱不羁,都是书写者审美情趣与内在修为的体现。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写行业专业委员会主任的申万胜,正是在笔墨之间,描绘出万千气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书家,还是一位身披戎装的将军。申万胜曾历任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总政歌舞团政委、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某集团军副政委、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和总政直属工作部部长,少将军衔,是为一位三军闻名的军旅书法家。
沙地为纸竹做笔
1946年,申万胜出生在贵州金沙县一个清贫的教员家中。他刚刚几个月大时,常年为生计奔波的父亲终于不堪重负,与世长辞,只留下了年幼的哥哥、嗷嗷待哺的他和不到30岁的母亲。父亲一走,家中一下子没了顶梁柱,生活越发艰难。但申万胜的母亲非常的坚强,她擦干泪水,用孱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那时我们家中一直靠母亲的勤劳来生活,很多苦力活她都干过,包括推豆腐卖、板仓打米、织布、做点小生意,这样来供我们两兄弟上学。”
虽然生活如此困难,但令母亲的欣慰的是,申万胜从小就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申万胜的父母
身披戎装夜临池
高中毕业时,由于高考时的一次失误,申万胜落榜了,和父亲一样在当地做了一名教师。然而不久后的一次征兵,却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决定的变化。在22岁的年龄,他毅然放下教鞭,穿上了军装,奔赴云南某集团军,成为一名最普通的士兵。初到军营,这个来自贵州山区的新兵,以充满激情与才华的文章,和劲健漂亮的一手好毛笔字,被分配到某基层连队担任文书。他凭藉在文学和书法艺术方面出众的才华,通过自己勤奋的努力,积极投入部队文化工作,从一个基层连队的年青文书,成长为一位主管军队政治文化工作的将军,进入全军文化艺术界最高领导层。随着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申万胜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尽管如此,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在他的客厅中悬挂着自己的书写的草书联句“月斜池水静,风散墨花香。”申万胜说,这正是他多年来研习书法的写照。因为身居高位责任重大,每天直到晚上才能稍有闲暇,而更深夜半万籁俱静之时,就成了他挥毫泼墨的时光。
在多年不断的求索中,申万胜的书法风格确立成熟,并开始显露出独具一格的气势和情韵。申万胜于诸体中最擅长行草。与时下书风截然不同的是,他的行草作品执意追求重、拙、大的浑厚之美,以博大沉雄的力感来感染观众,并从中体现书家作为军人对“壮美”这一审美理想的追求。
多年求索得真谛
在多年的艺术求索中,申万胜总结出了“用心、用功、用情”的诀窍。所谓用功就是打基础,下苦功,临帖、读帖,从用笔、用墨、结字、章法、布局等把功底搞扎实。任何书法家都要经过这个艰苦的过程。用心,就是要去琢磨、研究、体会。在实践中去探索书法艺术的特点规律,把技术层面的东西上升到艺术层面,去体会和感悟中国书法的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用情则是要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个人情感。书法是一门情感艺术,书家的意趣、追求、观念、情绪都会不同程度地从作品中流露出来。
很多艺术大家都曾经感叹,艺术是相通的。申万胜也在多年的书法生涯中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并因此而受益。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酷爱唐诗宋词,只要一有闲暇,便手不释卷。此外,他还遍访名山大川,在如画江山中领略艺术的精髓。“既是是一块山中巨石、一棵石上老松,其形态气韵,都能在书法中体现在点撇勾画之中。”申万胜感慨地说。
红楼诗词见深功
1998年,申万胜出版了书法作品集《红楼梦诗词书法集》,一经出版发行,立即得到了中外书法界的广泛关注。申万胜说,《红楼梦》是他从青年时代便非常喜爱的一部经典巨著,而其中上百首诗词更是文辞隽永,意境深远。在这本书法集中,他采用了楷、行、草等不同形式,针对每一首诗词独有的含义加以表现。令形式与内容交相辉映,令人过目难忘。
除此之外,他还在文学、美术方面有所建树。仅在率团访问拉美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旅程中,他就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散文随笔,记录了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和所见所闻。在一些地方,很多华侨听说他来了,都纷纷来到演出现场,向他求字,其中蕴含的对祖国同胞、民族文化的依恋之情,也让申万胜大为感动。回来后,他将这些故事结集成册,出版了《南美散记》一书,其中的故事生动有趣,妙语如珠,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大家的功底和魅力。
桑榆晚景激情在
如今,申万胜已经退休,脱离了繁琐的工作,他得书法境界日臻精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今年的
(撰稿 王茂华)
责编:雍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