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月28日《世博进行时》: 待人接物诚为贵 上海笑迎世博客

 

CCTV.com  2009年03月08日 12:3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世博网  
专题:上海世博会前瞻

主题:待人接物诚为贵 上海笑迎世博客

  播出时间:2009年2月28日13时(中波792、调频89.9)

  嘉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总编辑何承伟

  主持人:高源 叶波

  主持人高源: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下午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东方广播电台的《世博进行时》节目。我是高源。

  主持人叶波: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叶波。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世博进行时》。

  主持人高源:今天是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今天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427天。

  主持人叶波:今天非常高兴,我们请到了来自于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总编辑何承伟,和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比如我们需要麻烦别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来对待;或者说在生活工作当中,怎样处事和待人接物。

  主持人高源:是的。“文明迎世博,创造新生活”,是整个2月份的一个系列。我们今天是第四讲,有关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

  主持人叶波:让我们来连线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总编辑何承伟。

  主持人高源:你好!

  嘉宾何承伟:你好!

  主持人叶波:你好,何老师!

  嘉宾何承伟:你好!

  主持人叶波:非常高兴能够请到你。

  主持人高源:是的。我记得我们在节前,是在阴历的2008年的最后一期世博节目当中,请到了我们的何承伟总编辑来说过节的礼仪,今天我们要说待人接物的礼仪。

  主持人叶波:想请教一个问题,世博作为一个话题提出,为的是能更好的和远道而来的朋友进行接触。

  主持人高源:没错。

  主持人叶波:在这方面我们来进行探讨。何承伟总编辑,我想我们从这方面开始,您和我们一起来谈谈待人接物、文明礼仪。

  嘉宾何承伟:我想,世博会是上海的一个重大的节日,到时候有几千万人,国内国外的人来到我们上海。上海人作为主人,应该在这方面显示出主人应该有的礼仪。我在想,也不要过份的做作,但是要有几个原则、几个规定,这是我自己认为的。比如:第一,对人的尊重。因为很多细节是因人而宜的,很难把它去规划一二三四五六七。从内心对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世界各地的朋友的尊重,我认为是第一位的。尊重人家,从这个原则出发,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出现,有各种各样的动作,包括神态。我认为尊重是要发自内心的,我认为这是第一个指导原则。第二是要非常坦诚。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看我们上海这几年发展得是非常非常快。看历史,今天我们是非常的了不起,但是和世界比,我们还是有一点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坦诚是很重要的,我本来这样就是这样,用不着弄虚作假。所以,我认为坦诚也是非常非常要紧的。第三是态度要热忱。就是我尽力了,我想朋友们,国内的朋友和世界的朋友,也不会对我们不够的地方加以责怪。所以我想,这三个词汇应该是蛮要紧的。我觉得一定要有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坦诚的态度、热情的态度。因为中国的礼仪,可能人家不太了解我们,但有了这三个指导思想,很多事情有矛盾也会化解,有问题也能解决,我们一定会笑迎四方的来客。

  主持人高源:尊重、坦诚和热忱。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因为即使是语言不通,或者是风俗习惯、待人接客的礼仪不同,但是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对方的真诚和尊重。比如说微笑,这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

  主持人叶波:对,一个友好的语言。

  嘉宾何承伟:尤其像我们平时出国,到了国外,心里总有一种思想的压抑,就是在想人家能不能理解我。如果对方对你有一种热情,非常坦诚,你心里就会觉得非常高兴。我们国家举办这么大的一个活动,你说一二三四五六七,规定那么多条,我认为是规定不了的。

  主持人叶波:对,操作起来很难的。

  嘉宾何承伟:对,很难很难。

  主持人高源:框框架架会有限制。

  嘉宾何承伟:是。你说这能做,这不能做,当然具体的也要有一些。但从原则上讲,我们要有这样一种心态,我觉得什么事情就都好办了。我想这几年上海搞世博也许跟前几年条件就不太一样了,因为我们已经开放了那么多的时间,我们发现我们跟世界是那么的近,我们跟所有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也许都在一个地球村里生活,所以大家都互相有了了解。在这样一种基础上,我们2010年举办世博会,应该说条件是非常非常好的。如果再加上我们热情的态度,给对方一个微笑,有困难你就伸出友情之手,我想这会赢得大家的赞叹。

  主持人高源:您刚才说到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有困难我会热情相助。比如说,外面来上海参观的人当他碰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他不认识路,他要问路,这时候可能就决定了我们的一个态度,就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你首先要停下来真诚地去听,要为他的急而着急,你表现出来这一点就会让人家特别感动。

  主持人叶波:是的。

  嘉宾何承伟:我在想,除了思想上的重视、要具备这个素质以外,还要有一些硬的东西。

  主持人叶波:硬的东西,比如说?

  嘉宾何承伟:也要两手抓吧。

  主持人高源:比如说?

  嘉宾何承伟:我最近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我想编一套书,叫“上海的世界各国文化地图”。

  主持人:“上海的世界各国文化地图”?

  嘉宾何承伟: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上海怎么和世界各国文化地图连在一起呢?好比说,上海曾经和英国有很大的关系,和法国有很大的关系,和日本有关系。我们就会编一本“上海的英国文化地图”,如果是一个英国来的游客,你把这个东西介绍给他,他就会感到非常的新鲜。我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呢?因为我有时候出国,到了世界上的一个国家,我就很想了解我们中国在那里的影响,我们中国曾经在那里做过什么。我曾经去过以色列,那里有一个“上海村”,我就非常愿意到以色列的“上海村”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题目。所以,我们社科院的那些学者在研究除了讲礼仪以外,我们还要送给他们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是某一个国家的游客来到我们上海,我们给他一本在上海的某某国家的文化地图,那就标志着上海有哪些建筑是英国式的、法国式的、日本式的、俄罗斯式的。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主持人:对。

  嘉宾何承伟:对我们中国的游客来说,我还在做一件事,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我就想编一本“关于上海的个性化旅游的200个方案”。

  主持人叶波:个性化旅游?

  嘉宾何承伟:好比说,在上海哪里去找上海最有代表性的里弄,你到上海能看到最有上海特点的建筑,你到上海能吃到最有上海风味的小吃。它不是像以前计划下面的旅游书,这叫豫园,这叫人民广场,这叫外滩,不是的。如果在外滩面前,我就加一个定语,“看世界的博览,去上海的外滩”。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个性化的旅游方案。我想也许这些东西准备好,也是我们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服务到位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就跟我的朋友们说,我们的态度要好。他问写书跟态度有什么关系?我说,就是要站在外国朋友来上海的角度去想问题;站在外地的朋友来到上海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我想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我们不但表面上、现象上非常的热情,非常的诚恳,面带着微笑,同时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

  主持人叶波:有道理。

  主持人高源:我想这两本书出来之后,肯定会非常受欢迎。这也是我们世博会要召开了,你刚才说我们上海待人接物、文明礼仪的一个表现。其实我个人也注意到,因为在做《世博进行时》的节目,平时也会经常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关注。我发现其实我们这个城市现在已经行动起来了,比如说高架桥在粉刷,每个月15日是大扫除的日子。其实就像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就是客人要来你家里做客了,你要把家里先收拾干净,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这也是尊重,就像何社长说的第一个词:尊重。

  嘉宾何承伟:你讲的很对。我们确实有优良的传统,也许我们身上还有很多不太好的习惯。这种习惯,其实我们和世界是有差距的,在文明程度上有些差距的。我想,我们要藉世博这个机会,也许把我们这些不好的习惯改掉一点,好比说在公共场合大声的说话,不注意公共环境卫生,乱穿马路。这些事情也许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不文明到文明有一个过程,但是作为我们的政府,或者作为一个城市来说,也许要抓一些节点,通过世博会这个节点,把我们这些习惯改掉,同时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给他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所以我想,确实我们的文明程度、细节上的注意也许不太够,我们自以为没什么,但是会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时我在国外的时候也感觉到这一点,人家会对你中国人另眼相看。有时候一件小事坏了大事,一个很小的细节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些事我想我们要改,要从尊重人家、展示友好这个角度去改掉它。通过世博,我想我们不但迎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同时也使我们的文明礼仪提升一步,使上海这个城市经济更发达,文明程度也许会更高一点。

  主持人高源:何社长,您说得非常对。其实我们一直是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世博会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除了它能够留下一些比如说特别精彩的场馆,比如说我们整个世博浦江两岸这块区域特别精彩之外,可能就像您说的一样,在我们一些文明处事的小事上,在我们一些生活的细节、小的习惯上,也能够留下一些好的变化、好的改变,让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越来越舒服。

  嘉宾何承伟:是的。有时候人的心态变化是很奇怪的,当你改变了很多陋习的时候,你再看到那种陋习,你就会觉得非常看不惯,这时候你会觉得自己领先他们好多好多。我想经过世博会以后,我们就会提升一步,我们自身的文明素质会大大提升一步。到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过去,就觉得很好笑了。所以,世博这个主题确实非常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世博不是做一个形式给世界看,我们世博,我想最终的目标就是它的主题,使这座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这个美好不仅仅是吃得饱、吃得好、吃出健康,更是整个生态环境的一种美好。

  主持人高源:还有整个人文方面的。

  嘉宾何承伟:这是人的一种气质,人的一种东西不一样,这是最后我们能听到一句话:“这座城市的人确实不一样。”那个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上海人,也许都会觉得骄傲和光荣。

  主持人叶波:我觉得,这点我们的何社长说得非常对。尽管现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工地这样的一些硬件,在硬件上我们上海是绝对不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我可以这样说,非常漂亮。但是您刚才说到的这些,我觉得都是一些软件建设,是我们人文的东西,还确实不如别人,在程度上不如别人的那么发达,或者说文明程度还不够。

  主持人高源: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就说改变,就像何社长刚才有一句话,他说人的这个方面的改变是很微妙的。不是说要开世博会了,那么我通过开这么一次世博会,整个城市就文明了,就不乱穿马路了,就不大声喧哗了,一下子就都没了。它可能是一个过程,它让我们通过要开世博会反思一下,我们现在还有哪些方面还可以再改一改。通过反思可能就会有一个启发,猛然间一回头觉得以前好像在公交车上,或者在公共场合那么大声,是有点过份,有点傻呼呼的。

  主持人叶波:尽管你说要有一个时间,但我想要彻彻底底改变我们以前的一些陋习,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去改变它。

  嘉宾何承伟:对,任何事都有一个过程。其实我们回忆一下,在很多年以前,上海人的家里并不讲究;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了房子,我们很注意家里的内装修,非常讲究。我就觉得我们要把内装修扩大到整个社会的装修。你看,现在的房地产商就很会动脑筋,他不仅里面的房间搞,他把过道也造的很好,这就是第二阶段了,第三阶段他把整个小区都造得非常好,使整个环境都很好。你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家里很好,但你的过道很脏,人家怎么走进来?尽管你觉得我的家很好,但是走进你这栋楼的时候,你在你朋友面前,你觉得脸上也不会很光彩。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物质的发展确实也许有一个过程,先从这里开始,或者从家里开始,然后慢慢向外延伸,然后延伸到整个城市,我想这些小节的地方,慢慢大家也许会意识到。但是世博确实是个好机会,它可以动用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和我们每个人的力量,趁这个机会把这些问题解决一下。

  主持人叶波:何社长这点说得非常好。为什么呢?我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小区,新小区当然是没有问题的,环境也好,走道也好;但是一些老的小区,楼道堆物的现象非常严重,家里是非常棒,装修得特别现代,不算是豪华,但是非常现代。

  主持人高源:而且都很会弄,很有创造力。

  主持人叶波:但走在楼道里,确实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如果你走到六楼的话,一楼至六楼,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东西放在外面。这种现象,我觉得真是和文明的现象完全相反,背道而驰。这就又涉及到你的硬件究竟和自己心里软件的建设,如果你文明程度高的,我就不应该放在外面妨碍别人,因为公共的走道是属于大家的,不属于自己的。何社长,这是您刚刚说到,我突然想起的,是我曾经见到过的情况。

  嘉宾何承伟:其实,以整个城市的文明来迎世博,它确实要看到问题的所在。如果展示我们的家里面,我想中国人的家绝对不比外国人的家差,尤其是我们上海人的家,那么我们现在的差距,硬件是不差的。差在哪里呢?也许整个环境,整个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或者包括我们在环境中间的一些表现。我想这些方面,也许是整个上海在文明进程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高源:一些细节。

  嘉宾何承伟:对。通过世博这个机会,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觉得真的是一件好事情。这个时候,我们作为一个上海人,会发自内心的讲,我们这个城市真的美好。我想世博的主题永远会留在上海人的心目中。

  主持人:是的。

  主持人高源:我们再一次感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总编辑何承伟,谢谢您!

  主持人叶波:谢谢何社长!

责编:薛爱民

1/1

相关热词搜索:   世博  上海特点  世博进行时  游客  文化地图  2009年  上海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