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一开始虽然无意于和珅这个角色,可是只要自己答应了,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这就是他的性格。他对工作有一个原则:无论喜欢不喜欢,只要角色需要,他就去做。从一个相貌堂堂的谦谦君子形象,要反串一个龌龊卑鄙的小人、大贪官和珅,这么大的跨度,要完全进入角色不留一点本色痕迹,专家都说不容易。可是王刚在进入角色后,就把自己的面目完全隐藏起来了。他完全按照一个奸臣的形象、心态去把握角色,同时在表演中有意识加入了一些喜剧的俏皮和幽默,表演非常到位,很成功,赢得了众多的观众给他打满分。《宰相刘罗锅》播出后,圈里圈外,一声声亲切的"和大人",说明了观众对他在剧中的表演的赞许。要做到这一步,需下多大功夫,克服多少困难,也只有"和大人"自己一人心知了。王刚不赞成演员把苦水倒给观众。但有一次一起吃饭,几杯热酒下肚,不免也酒后吐真言:《宰相刘罗锅》剧中有两个场面实在"表演"难度太大了。不是他演不了,而是演了有损人格。一个是皇帝嗑瓜子,和珅为了讨好皇帝,追着去接瓜子皮儿;二是宫里为了逗皇帝高兴,找来一些小狗跳障碍,后来小狗不知为什么"罢工"了,和珅就趴地上代替小狗,一边叫、一边跳。以王刚的个性,这种角色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但编剧、导演为了突出和珅的无耻,这样设计了。最后王刚一咬牙,还是全顶下来了。
在影视圈中,像王刚这样初演一个角色,就能够把这个角色"锁定",让观众觉得此人物非他莫属,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然特型演员例外)。可以说,自从王刚在《宰相刘罗锅》中扮演了和珅,和珅形象的"模版"就定位在他的表演上了。观众一说起和珅,就觉得应该是王刚所扮演的那种形象。这一"模式"经王刚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一剧中对角色的深化表演,更是得到无法扭转的强化。网上民意调查显示,观众普遍认为,"王刚把和珅演活了","《刘罗锅》中的和珅是一个带有脸谱化的地地道道的贪官,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人物性格更丰富了。他得意时颐指气使,心狠手辣;落魄时被人捉弄,也是一副可怜相。王刚进一步深化了历史反面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一个既可恨又可爱又可怜的和珅"。观众还认为,"以后和珅的形象就专属王刚,别人别再惦记了","观众的心拧不过来,成功率会很低"……如果这些预言成为事实,那王刚恐怕就是中国电影史上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第一位"非特型"历史人物专型演员了。如果事实发展到这一步,将来与和珅有关的戏都由他演,那么届时如何继续保持这一人物形象的屏幕"活力",艺术家恐怕还得颇费上一番深入研究的功夫。
和珅的不二人选---王刚
和珅的不二人选---王刚
责编:雍莉